下册 第14章(第3/9页)
宋嘉语的死,哪怕是有人刻意为之,她先前也绝不可能知道,更不会写下什么鬼书信来!
马上就要立太子了,宋荣是绝不允许这盆污水泼到自家头上的!
昭文帝看向满朝文武,淡淡地道:“德妃过世前,朕与皇后都在。德妃亲口对朕说,她生产而亡,怕是有人要用此中伤皇后了。初时,朕并不信德妃此语,如今看来,德妃这话,倒有几分见地。”
昭文帝直接发落了几个找死的小御史,夺官去职,逐出帝都。甚至连郑博也因无故中伤皇后,语出不敬,降三级留用。这也表示了昭文帝对中宫强硬的保护态度。
不得不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女人哪,还是要靠肚子说话。宋嘉言生出儿子来,哪怕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昭文帝也不会凭人中伤宋嘉言。
不过,早朝这一番吵闹,也够让昭文帝堵心的。
昭文帝也是人,有了堵心的事便想找人倾诉。宋嘉言呢,又是个善解人意的,一见昭文帝下朝时的脸色便知不妙,宋嘉言亲自服侍着昭文帝换下皇袍,穿上寻常轻便衣衫,温声道:“皇上似有心事?”
“朝中御史烦人,吵得耳根子疼。”
“御史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他们要说,也不过是陈词滥调,炒一炒剩饭而已。”宋嘉言道,“臣妾都不气,皇上就更不必气了。”
昭文帝失笑道:“你倒是大度。下次上朝,朕该带着你去。有阿离的口才,能把郑伯岩驳个体无完肤。”郑博,字伯岩。
宋嘉言嗔道:“皇上别乱说话,叫人听到,坏我名声。”
昭文帝哈哈一笑。
宋嘉言忽露恍然之色,问:“皇上,那个叫郑伯岩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博吧?”
“阿离也听说过他的名声?”
“小时候听爹爹说起过,鼎鼎有名的清官,做官十余载仍是两袖空空,家里穷得叮当响,为官极清廉耿直,官声一流,人称郑青天。”宋嘉言啧啧两声,“他竟然在帝都做官?”
“郑伯岩现在是左都御史。”
宋嘉言点点头:“刚正不阿,官声且好,做御史倒对了郑大人的脾气。臣妾倒有个想头儿,德妃之事,单由监察司查也不好,不如请三司与监察司一并审理,也省得朝中大臣猜度。叫他们亲自查一查,看谁在背后编排这些是非,免得他们有事无事地就在朝中叫嚣。”
宋嘉言打发宫人下去,方轻声道:“皇上,臣妾这几日总有些心神不宁。当初先太子登基时就遭遇不测,如今小九儿又有人百般阻挠。臣妾想着,请皇上借此时机好生查一查。”
出乎宋嘉言意料,昭文帝并未许诺,反是道:“后宫之事,不宜外臣插手。你放心,朕会让监察司查清楚的。”
尽管被拒绝,宋嘉言也没有执拗于此事,大方一笑道:“好。”
“后宫有后宫的法则规矩,前朝有前朝的法度。”昭文帝看向宋嘉言道,“你心底无私,不过,若是后宫的事叫朝臣插一杠子,日后便没有他们不敢插手的了。”算是跟宋嘉言解释一句。
“臣妾没想这么多。皇上心里有数,臣妾就放心了。”宋嘉言挽着昭文帝的手,笑眯眯地道,“去吃饭吧,早朝费了大力气,多吃些,补一补。”
宋嘉言完全没受德妃之死的影响,她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出殡出殡,该发丧发丧。宋嘉语依贵妃之礼下葬,本应排场非常,结果偏生运道不好,丧事还未办完,边境不宁,战事开始了。
国家都开始打仗了,满朝的注意力都在边境线上,宋嘉语的丧事,昭文帝没怎么关注,就过去了。
宋嘉言倒还挺关心战事,只是,她这身份,又不好多问。看昭文帝脸色总是不大好,宋嘉言斟酌道:“皇上,战事不顺利吗?”
昭文帝道:“这几年备战,朕原以为能一举攻入西蛮境内,不想边境战事胶着。”男人在女人面前总会有一种天性中的虚荣,昭文帝话未说完全,便笑道,“阿离不必担心。”
宋嘉言温声道:“臣妾想到历史上汉武帝与匈奴之战,文景两代国力积蓄,到汉武时犹是十几年的奋战。皇上若是想荡平西蛮,也莫要心切,战争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哪。”
昭文帝一笑,握住宋嘉言的手,轻声道:“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后患无数。朕可不想将这些烦心事留给小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