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5章(第4/10页)
宋嘉语道:“是李家公子,很会酿酒的李翰林家的公子。李翰林与臣妾父亲以前是不错的朋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绝交了。原本,小一辈根本不知晓这些事。后来年纪大了,臣妾和姐姐要学着理家管事,打理铺子之类也要学的。”接着,宋嘉语便将宋嘉言出题请大掌柜、李睿来破题的事说了。
昭文帝哈哈大笑,他早知此事,只是细节不甚清楚,笑道:“朕只以为是子熙出的题目来难人呢。”
“臣妾也只是跟皇上一个人说,皇上可不要告诉别人。”宋嘉语端过侍女捧来的茶,双手捧给昭文帝,认真叮嘱他,“女孩儿家不好传出太多名声出去的。”
昭文帝被宋嘉语天真可爱的模样逗笑,搂住她娇美的身子,轻轻地呷一口茶,笑道:“你大姐姐很聪明啊。”
“那是。”对于宋嘉言的智慧,宋嘉语没有半点怀疑。
“就是脾气不大好。”
宋嘉语噘下嘴巴:“那也要看对谁了。大姐姐对家里人,向来极好。”
昭文帝轻捏她粉颊,笑道:“朕又没说你大姐姐不好,怎么不乐意了?”
宋嘉语笑着拍去昭文帝的手,挽着他的胳膊,将粉嫩的小脸儿倚过去,明媚地笑嗔:“那也不许说。”
“好了,不说不说。”
两人正说笑些没营养的话,便有宫人来报:淑妃娘娘生产了。
宋嘉语一惊,继而道:“皇上去瞧瞧吧,淑妃是头一胎呢。”
昭文帝现在很缺儿子,宋嘉语不说,他也有意要过去,抬眼却见宋嘉语眼中闪过一丝伤痛,接着,明媚的桃花眼里两行珠泪滚落下来。昭文帝一叹,想到宋嘉语小产的那个孩子,搂住她娇软馨香的身子,昭文帝柔情大发,道:“朕不去了,朕守着你,好不好?”
“皇上过去吧,臣妾就是太羡慕淑妃了。”宋嘉语别开脸擦干眼泪,大大的桃花眼里还残留着一丝惹人疼惜的潮意。强挤出一抹笑,宋嘉语唤了昭文帝的内侍进来,目送昭文帝去了淑和宫。
及至昭文帝远走,宋嘉语仍站在宫门远望那空无一人的青石道。徐姑姑捧着一领大毛氅衣出来,为主子披至肩上,柔声道:“娘娘回去吧。”
“好。”依依不舍地再望一眼,宋嘉语随着徐姑姑回了永安宫。
淑妃,我绝不会再给你任何机会!
秦淑妃于腊月二十六产下一子,昭文帝赐名安,七皇子,穆安。
因为临近新年,皇家过年,与寻常人家一般,忙碌得很,故而七皇子的洗三礼并没有大办,转眼已是新年。
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宋家的新年便不若往时热闹,不过,有福姐儿承欢膝下,倒也和美。福姐儿年纪小,早早就困了,由奶娘抱到隔间儿服侍着。宋嘉言、小纪氏、戚氏陪着老太太打牌守岁,到了子时宋嘉让、宋嘉诺兄弟出去放了许多烟花,诸人出去瞧着将烟花放了,就各回院里睡了。
大年初一便是李睿的生辰,收到宋嘉言送的水仙花,李睿微微一笑,提笔下了帖子,正月十五请宋嘉言出去游街看花灯。宋嘉言趁机鼓动宋嘉让带着戚氏出去逛逛,国公府的规矩较宋家不是严厉一丝半点,戚氏只在少时跟着兄长们看过花灯,及至少女亭亭,就再没去过了。宋嘉言这样一说,戚氏还怪不好意思的,道:“老太太、太太白天都要去宫里赴宴,我不能服侍。到晚上,正该服侍老太太、太太。”不只是害羞的原因,做人媳妇与在娘家做姑娘是不一样的,戚氏是个稳妥谨慎之人,尽管心里情愿,还是有些踟蹰。
宋嘉言笑劝:“嫂子只管一道去,老太太、太太那里我去说。好嫂子,就当疼我吧。嫂子若不去,大哥哪里有心思带我去啊。嫂子跟着大哥哥去,我才好一道去啊。”
见妹妹难得好兴致,妻子嘴里推辞着,眼里满是笑意,定是想去的,宋嘉让爽朗一笑道:“去就去吧,往年我们常出去看花灯,去年二妹妹备选,家里忙乱,这才没去。”
宋嘉言笑道:“出嫁从夫,既然大哥允了,大嫂就是同意了,我这就跟祖母说去。”
老太太素来宠爱宋嘉言,想着宋嘉言这两年颇多坎坷波折,叮嘱一句:“戴个帷帽,跟你大哥大嫂一并出去乐和乐和,宵禁前回来就是了。”孙子自成家后越发稳重,故而,有宋嘉让跟着,老太太并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