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2章(第9/11页)

宋嘉让此人,生性淡泊,即使落榜,也没什么颓丧之态,反是一门心思地关心起老婆的肚子来。倒是老太太提了一句通房丫头的事,宋嘉让早有准备,一脸正气道:“孙儿此次落榜,皆因学问不够扎实。孙儿已经去祖宗面前反省过了,对着祖父的牌位发誓,一日考不中进士,一日不纳妾!”

老太太见孙子有此志气,心里是为孙子叫好儿的。只是,私下对孙子道:“其实,你祖父脾气好得很,你亲近丫头,他也不会怪你的。”

“怎么能糊弄祖宗呢?那可是祖父啊。”

宋嘉让拿念书来搪塞,老太太也就不说什么了。

倒是宫中,有秦峥之事在前,方太后主动跟昭文帝提起端睿公主的亲事来。

方太后笑得一脸慈爱:“端睿这孩子懂事啊,不枉咱们疼她这些年。她们姐妹中,哀家最喜欢端睿通情达理,灵慧秀敏。若是把端睿嫁到外处,不知根底的,哀家是断不能放心的。”

昭文帝闻弦歌而知雅意,笑道:“母后这是要给端睿做媒了?”

“哀家自己的孙女,自然要给端睿挑个最好最妥当的人家儿。”

“母后说的是哪家?”

“你舅舅家。”方太后眉眼满是欢喜,笑道,“就是方仁家的二小子,比端睿年长三岁,再合适不过了。如今,方谅在老家念书,哀家已经命方仁把孩子接回来了。到时,让戚贵妃和端睿都见见,亲上加亲,再合适没有了。”

方太后都开了口,昭文帝总不好回绝,不过,也未把话说死,笑道:“若孩子出色,这桩亲事倒是不错。端睿是个有主意的丫头,朕还想问问端睿的意思。”

“应该的。”方太后笑允,只要孩子没什么大问题,亲事就是板上钉钉了。何况,连端睿都说了,只要人品端正,一心一意就成。

昭文帝便将此事与戚贵妃母女说了,戚贵妃性子温柔,问女儿:“端睿,你说呢?”她就是有些不喜欢方家人的做派。

端睿公主笑道:“要说承恩公家,自己亲戚,自然是比寻常人可靠、知根底。明日召方家子进宫,儿臣见过再说。”

昭文帝笑道:“明天怕是不成,朕听太后说,方谅回老家念书了。不过,已经着人去接了,过几日就能到帝都。”

端睿公主可不是个傻瓜,她一听便觉不对,道:“有一事,儿臣不解。”

“什么事?”

“儿臣就是觉着,要念书,帝都多少名师大儒,还有国子监,也是人才聚集之地,怎么帝都念不得,偏要到老家去念?”端睿公主自幼便聪明过人,因是太后做媒,又是昭文帝亲自跟她说的亲事,她半分不恼,笑道,“只这一点就可疑。若是嫌家里热闹,想图个清静,不必别处,庄子上难道不能清静?皇祖母与咱们都是住在深宫,哪里知晓外头的事呢?就是承恩公府如何,皇祖母怕也只是听人口口相传而已。承恩公府是皇祖母的娘家,谁人敢在皇祖母面前说承恩公府的不是呢?”

昭文帝听女儿这样一说,顺势笑道:“就是真跟方家联姻,朕也得先令人打听清楚子弟脾性。朕着人查一查就是了。”

“谢父皇。”

事关女儿的终身,非但昭文帝令心腹去打听方二公子的品性,戚贵妃也召见娘家人进宫,见了大嫂戚太太,将承恩公府有意联姻的事悄悄地与戚太太说了,请兄嫂帮着打听打听,那方二公子品性如何。

如今戚贵妃开口,戚国公府自然要尽力而为。

别忘了,戚国公府有一门子亲家——宋家。

昭文帝根本没令方二进宫,担心太后脸面上过不去,私下将方二的不良行径与太后说了:“实在不像话得很,在西山寺唐突人家姑娘,直接就要脱裤子耍流氓!如今十八,房里七八个丫头,就是被方仁罚回老家反省,身边还带着三个通房。平日里,朕瞧着方仁也算能干,怎么教养子弟倒这般糊涂了。”

这些事,方太后完全不知啊!方太后脸色也很难看,既惊且怒:“竟有这等事?一个个的,只知拿好话来哄我!”又满是愧疚,“险些误了端睿!唉,这可叫哀家怎么见端睿呢!”再不敢拿娘家人做媒了!

尽管昭文帝很有孝心地安慰了母亲一番,方太后依旧心下怒火难消,又将方太太唤进宫来一顿臭骂。方太太灰头土脸地回去了,倒是方二因此得福,一朝得解放,他可是死都不想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