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11章(第5/12页)

尽管宜德大长公主再不曾见过宋嘉言,不过,住在庵中的好处还是渐渐地显示了出来。

当然,这还只是表面的好处。宋荣非常了解女儿,宋嘉言是个活泼热闹的性子,哪怕自身是个女孩子,宋嘉言都恨不能日日呼朋引伴地过日子方好。宋荣希望宋嘉言的性子能更沉静一些,如今看宋嘉言能在庵里耐得下性子习字看书,宋荣非常满意。

吃过点心果子,喝过茶水,说了些话,宋荣便要起身离开了。

宋嘉言又跑去厨下装了一大匣子点心给父亲带回家,宋嘉言说:“给祖母尝尝,别叫她惦记我,山上也不赖。”

宋荣接过一大匣子点心,转交给随从,摸摸女儿的头:“那爹爹就回去了。”

宋嘉言挥一挥小手绢儿。

这次送别宋荣的感觉绝对比上次好受许多,上次心下种种不安,如今宋嘉言已经适应了庵里的生活,虽然安静了一些,却并不是不能忍受。

庵中有一座巨大的藏书院,宋嘉言从未见识过这许多藏书,管理藏书院的女尼叫如渊。若是宋嘉言想去借书,可随意出入。天气好的时候,宋嘉言还帮着如渊女尼晒过书。

就是平日里这些女尼身上,也有许多让宋嘉言惊叹佩服的地方。

不要以为尼姑真就是个清苦的职业,别处的尼姑宋嘉言不清楚,但是,老梅庵的女尼,还是相当讲究的。

譬如洗头时用的洗头膏就是十几样中药按照比例磨成粉,做成膏脂状来使。还有寻常用的面脂,都是女尼们自己用花露、珍珠粉配出来的东西,每天用一点,脸上就水润润的。她们还有各种保养的秘方,偶尔看到宋嘉言哪里粗糙不雅时,都会提点着她。

宋嘉言或许自己不觉,不过,就是向来嫌她吃得多的吴玉,私下也会赞一句:“那丫头越发有些样子了。”

吴双单手握着一卷书,微微一笑。何止有些样子?初时宋嘉言那用柴刀砍野鸡的剽悍模样,吴双至今铭记心间。当然,如今宋嘉言也不是不剽悍,只是,想来如今再拿柴刀砍野鸡,也会多几分优雅了。

宋嘉言向来是个知恩图报的性子,庵里的女尼对她颇为照顾,她院中梨子丰收时,便摘了梨子给女尼们送去。冬天时,她拿出一两银子给吴双,叫吴双下山时替她买些水仙根来。待水仙养到将将结苞时,宋嘉言又到处送她的水仙花。

当然,她也没忘送吴家兄弟两盆。

入冬时,吴家兄弟做了许多腊肉腊肠腊排骨,说是吴玉在山中猎来的野猪,就凭这些腊肉,她也不能得罪吴家兄弟啊。

其实,就算宋嘉言什么都不送,她这么一身银丝绣红梅、又滚了毛毛边儿的裙裳穿出来,小姑娘还生得柳眉杏目鹅蛋脸,肤如脂玉,发如锦缎,发间簪一枝怒放的梅花,微笑时一双眼睛仿似会说话一般。这样的小姑娘能来吃饭,绝对是男人的荣幸啊。

尤其宋嘉言并非徒有外表,她自幼念书,写得一手好字,双手能书,品位上都是自幼熏陶出来的,眼界不缺。你与她说诗书、说历史、说当今,她都能接得上话。而且,宋嘉言性子洒脱,举止谈吐毫不拘泥造作,与她相处,会觉着有说不出的舒服。

就是吴双,在宋嘉言来吃饭的时候,都会格外下功夫来烧菜。吴玉都暗地里很瞧不起他哥的这种行为,很是抱怨:“平日里就随便糊弄。”

吴双道:“那也没饿死你。”

待宋嘉言一来,就妹妹长妹妹短地招呼,吴玉并不是傻瓜,相反,他聪明得很,若有所思地问他哥:“你瞧上那丫头了?”

吴双瞟他一眼:“功未成名未就,现在说这个,太早。”反正,吴双对宋嘉言就是格外用心。

很快,吴双就发现,对宋嘉言格外用心的,绝非他一人而已。

冬日第一场雪来临之前,宋荣带着老太太来瞧了宋嘉言一趟。比之八月那一回相见时宋嘉言的小女尼模样,如今换回寻常衣衫,自然多了几分亭亭玉立的感觉。

老太太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孙女比在家时更漂亮了,相对于在家时的热闹性情,宋嘉言身上多了几分内敛沉静。

自宋嘉言来了庵里,在老太太跟前承欢的就多是辛竹筝,辛竹筝心意是好的,只是,这世间,谁也替不了谁。老太太就是跟宋嘉言相投,见着孙女,老太太分外高兴,握着宋嘉言的手道:“我想着,尼姑庵里也没肉吃,担心得不得了,你爹爹总是瞎忙,也不陪我来。”抱怨儿子一句,摸摸宋嘉言白里透粉的小脸儿,老太太欢喜道,“一看这脸色就知道没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