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10章(第13/15页)

昭文帝劝了又劝,方太后犹泣:“看到那孩子的脸,哀家心里就很是不好受。这样年轻的孩子,原也是花容月貌,如今一朝被毁,可怎么过日子呢?”

方太后三哭两哭,便将婉贵妃哭成了冯嫔娘娘。当然,婉贵妃降位的原因与韩妃没有半点儿关系,对外也只说韩妃身子不适,在宫里跌倒了,与婆婆婉贵妃没有半点儿关系。

婉贵妃降位,用昭文帝的话是:跋扈失仪,不堪为贵妃位。

不过,韩妃也没讨得好处,不论是方太后假惺惺的关爱,还是丽妃娘娘、大皇子妃、三皇子妃每日别有意图的问候,都让她如坐针毡。于是韩妃识趣地上了道表章,言及自己身体不适,福德有限,不堪为皇子正妃,宁愿在西山建一座观音庙,自此青灯古佛,为皇室祈福。

这道表章,是娘家父亲亲自呈上的。

发还表章时,上面只有一个凌厉的御批:准。

宋荣二话没说,早在听到婉贵妃逼死儿媳妇事件时,便火速联系好了尼姑庵,把宋嘉言送了进去,千叮咛万嘱咐:“乖女儿,这事儿咱家冤枉,不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妥当起见,你先在山上念几日佛,躲一躲风声,等过些日子再接你回家。”

宋嘉言郁闷地想,真是冤死了。

宋荣行事向来妥帖,又是自己心爱的女儿,给闺女选的尼姑庵也不一般。此庵地处西山,名唤老梅庵。就在半山腰,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庵里庵外种有上千株的红梅,梅花开时,是绝对的帝都胜景。此庵,非但景致一流,关键是,老梅庵的主人也十分不一般。

此庵主人并非别人,正是先帝的同胞姐姐。这老梅庵,正是宜德大长公主的居处。

说来宜德大长公主也是个苦命人,生来金枝玉叶,要什么有什么,偏有一样不好,命硬。这位大长公主接连克死了六任未婚夫,后来,帝都世家子弟听说宜德大长公主寻驸马,全都吓得浑身发抖、面无血色,生怕给皇室点了名去给宜德大长公主做鬼丈夫。当然,那时,大长公主还只是公主,但也架不住人人当她是瘟疫一般。连死了六任未婚夫,公主也死心了,待自己亲生弟弟登基为帝,公主便在西山要了这处极好的地界儿,盖一座老梅庵,自此搬离宫闱,寄情山水,青灯古佛了。不过每年皇室赏赐,这位宜德大长公主都是头一份儿。当然,在庵中不能叫公主,是师太,老梅师太。

老梅师太极少见皇室中人,偏她又辈分极高,老梅庵在帝都虽有名气,倒无人敢来打搅。也不知宋荣如何手眼通天地把闺女送到了老梅庵去。

把闺女送过去,宋荣对老梅师太极是恭敬客气,道:“我这小女,性子稍显浮躁了些。想借一借师太清净佛门之地,以熏陶其性情,增长些智慧。”

宋嘉言立刻机灵地对着老梅师太行一礼,唤了声:“师太,小女宋嘉言。”

老梅师太年纪也就六旬左右,穿戴着僧衣僧帽,眉目间有淡淡的纹路,除了腕间一串羊脂玉的珠串儿外,身上并无装饰之物,却又独有一股雍容尊贵之气。她静静地打量了宋嘉言半晌,微微点头,赞许道:“你的女儿生得很俊秀啊。”

宋荣谦道:“乡野丫头,她性子天真烂漫,唯心性尚可。”宋荣也是没办法,明明是章侧妃那个没眼力的蠢货惹出来的事,如今二皇子倒了大霉,他深深担心皇室会迁怒到宋嘉言身上。寻常庵堂,宋荣哪里放心让女儿去住,这才借着往日的一点点面子,到老梅庵碰碰运气。

若老梅庵不收,宋荣就打算把女儿送到自家经常布施的庙里去。

老梅师太微微点头:“就让她留下吧,我看她似与佛门有缘。”

宋荣心下大定,深深一揖道:“多谢师太收留。”

宋嘉言给老梅师太磕了个头。

宋荣又叮嘱了女儿几句,摸摸女儿的头,就带着随从下山了。及至走出一段路,回头望时,还见宋嘉言在庵门处站着呢。

此次二皇子府的事在帝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二皇子妃从宫里出来,去皇子府收拾好自己的嫁妆私房,便一并带去了西山的庄子上。

韩妃准备把庄子改建为庵堂,自此有钱有闲地过日子了。

至于二皇子如何,这还关韩妃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