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8章(第7/11页)

宋荣有些惊讶宋嘉言会说这样的话,问:“什么算用得着的本事?”

“打理家事庄铺之类的,要我说,笙表叔不是读书的料,就是官场,他也太实诚了些。”宋嘉言说话还算委婉,没有直接说辛竹笙笨,她道,“爹爹是想着照管舅婆她们,最有用的还是打理庄铺,起码这样能守住自己的家业,不会被坑骗,日后也过得日子,岂不比念书有用多了?反正爹爹也没想空着他们,拿一个小庄子,指派个管事,教着表叔一些,过个三五年,表叔对这庄子也就熟了。那时他正好过了孝期,就该成亲了,正好把庄子送他,也是咱家的心意。这样,表叔有些家底,日后吃穿也不成问题。”

宋荣并没有说辛竹笙的事,反道:“我看,你与竹筝不若以往亲密了。”

宋嘉言道:“筝表姑与我疏远,我也没办法啊。”天天去衙门当差,公务都干不完的人,对家里的事还这样了如指掌,宋嘉言真是佩服。

宋荣笑一笑:“天底下,有三种人,一种是聪明人,一种是笨人,另一种是不够聪明却也不算太笨的人。大部分人,都属于第三种人。但,最终能有所成就者,大多是前两种人。你不计较这些,我很欣慰。”

宋荣看得出,宋嘉言小小年纪便待人宽厚,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

唯有仁至,方能义尽。

有时候,聪明人做的事,在别人瞧来会说,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傻。殊不知,说人家笨的才是真笨,道人家傻的方是傻瓜。

别看辛竹筝瞧着伶俐,什么都刻苦用功,宋荣却始终不看好她。宋嘉言在她初来时何等地费心思招待于她,结果,不过蝇头小利,她就能与宋嘉言疏远。辛竹筝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宋嘉言噘噘嘴:“爹爹,你别总说些空话啊,来些实际的奖赏也好啊。”起码能发笔小财呢。她大部分身家都给李睿拿去做生意了,现在颇有些紧巴。

“行了,给你点银子吧。”宋荣早摸准了宋嘉言的心思,也不与宋嘉言计较这些,笑道,“把铺子都当了去做生意,估计你现在手里没多少银钱了吧?”

宋嘉言一听有银子可拿,顿时喜笑颜开:“可不是,我想赚个大的,把老底都给了李大哥。”

宋荣数出五百两银票给宋嘉言:“女孩子手里可不能没钱,拿去压箱子底吧。”小纪氏是绝对不会想着额外补贴宋嘉言的,宋荣是个细致人,往日不给,是知道宋嘉言不缺。

宋嘉言眉开眼笑地接了,细细看过几张小额银票上的数额,笑:“谢谢爹爹。”

得了银子,宋嘉言活蹦乱跳地走了,宋荣淡淡一笑。

他从不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些心机,但不要耍小聪明,更不要自作聪明。若只是一些不入流的手段,还不如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吃饭。

他知道这几日宋嘉言不大痛快,甚至绸缎庄的事,他也早便知晓。小纪氏的心思,他也一直看得清楚,只要无伤大雅,宋荣不想给小纪氏没脸。内宅还要靠小纪氏打理,这是他一儿一女的生母,很多时候,宋荣不得不顾忌一些。

开绸缎庄的心思虽然是宋嘉言先有的,但小纪氏说在前,宋嘉言吃了闷亏。宋荣并没有干预。

一家之主,并不是包青天。何况在宋荣眼中,这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世上的事,本就没有样样公正的。宋荣更倾向于从这一桩桩小事中来观察儿女的品性。宋嘉言忍下这桩事,退出绸缎庄的生意,转而得到了李睿。

在宋荣看来,李睿的价值顶得上一百个绸缎庄。

他当然更欣赏宋嘉言的行事风格,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内宅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儿大,就算争个高下出来亦不过是井中称王。像宋嘉言说的:“外面的天地何其广阔,何必在家里与自家人争。”绸缎庄的事,宋嘉言没有据理力争,甚至提都没提一句,宋荣很满意,他乐得见到女儿有这样的城府。

宋嘉言渐渐地展示出她的眼光与胸襟,甚至,宋嘉言开始领悟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宋荣感叹,这实在是天分。

这样的天分,实非人人具备。

就比如小纪氏隔了些许时日方知晓大弟弟纪文竟被打发到庄子上与二章姨娘带着两个庶子过日子,小纪氏险些急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