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6章(第6/16页)

其实,哪怕宋嘉言与宋嘉语站一处,宋嘉言气度出众,并不会被宋嘉语的光芒压下去。从现在宋家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宋荣与宋老太太都更偏爱宋嘉言一些。

至于辛竹筝,努力、勤奋,也有几分聪明,只是出身上实在抬举不起来,辛竹筝并没有那种令人夺目的出色,将来靠着侍郎府,嫁个小官儿或是士绅之流,已是顶天了。偏偏规矩上,辛竹筝学得最用心,可见是个心高的。

宋荣笑道:“那我便把她们交给嬷嬷了。”

吕嬷嬷将身一福,道:“奴婢定当尽心尽力。”

吕嬷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码三人在仪态上有所改善。就是宋嘉语,也不再总是动不动就娇娇弱弱了,走路说话时,大方了不是一星半点儿。辛竹筝也愈发有了大家闺秀的做派。宋嘉言也从不在吕嬷嬷面前失礼。

出正月时,宋嘉言的大丫头翠蕊方从济宁堂里回了府。

而且,是带着杜君一道来的。

这次杜君的病,大夫说不险,却足足养了一个月方大好。听说原本杜君退了烧就要离开济宁堂,还是济宁堂的少东家李云鹤苦劝方把杜君留了下来。

杜君年纪不大,瞧着十来岁的样子,到底是读书人,事理是明白的。这次他病了,若非宋家及时援手,病死的可能都有。如今病好,若不来宋家致谢,实在说不过去。

尤其翠蕊悉心照顾他一个月,总要跟人家的主子来行个礼。还有,就是想让姐姐放心。

宋嘉言听说杜君到了,在自己院里见了杜君一面。

杜君颇有礼数,半低着头进来,离宋嘉言两米远的地方深深一揖,道:“小子突发急病,多亏贵府上援手,救命之恩,永不相忘。”他以为宋嘉言会命令丫头传两句话给他,不想却真要见他。一进姑娘家的院子,杜君的脸就红了大半。

“请杜公子坐吧。”

杜君坐了,又有丫鬟上茶,杜君道声谢方接了。依旧半低着头,不敢看宋嘉言的模样,拘谨古板得似个小老头。

宋嘉言看杜君身上一身宝蓝色的簇新棉衣,干净整齐,人有些瘦,显得颈项修长。从她的角度只能看到杜君一只烧得通红的耳朵,以及低至胸前的半张白净的小脸儿。宋嘉言心下觉着好笑,忽然问:“杜公子知道这次你看病吃药花用了多少银子吗?”

听到宋嘉言直接问他银钱,杜君白净的脸上立刻红成一团,连忙起身,道:“还请姑娘跟我说,我定会还药钱的。”

“不只是药钱,连同我家管事大过年的套车牵马地去给你请大夫,我的丫头照顾你这一个月,人工人情,算你一千两银子也不多吧?”

一千两!杜君并非不识五谷的纨绔,这许多日子,他一人在外面过活,每月一两银子都花用不了。一千两,足够四口之家吃用几十年呢。

只是,杜君性子生就执拗又固执,虽然听宋嘉言漫天要价,他也没讨价还价,直接道:“是。”

宋嘉言吩咐道:“小春儿,拟张欠款条子来,给杜公子签字画押。”

宋嘉言问:“杜公子,欠我这么多银子,你怕吗?”

杜君是自尊心比天还高的家伙,见宋嘉言如此小瞧于他,此时也不顾规矩了,扬着一张大红布脸道:“我如今虽没银子还给姑娘,只要姑娘宽限几年,区区一千两,尚不在杜某眼中。”

杜君原以为宋嘉言会刺他几句,不料宋嘉言点一点头,道:“我也觉着,有自信有本事的人,不会怕欠别人的银子。我父亲,当年也是两手空空来到帝都。”

听宋嘉言提及宋荣,杜君眉间浮现一抹深深的自责之意,依旧道:“大人有惊世之才,小子向来钦佩。”

一时,小春儿将欠条拟好,杜君签字画押。宋嘉言道:“不送杜公子了。”端茶送客。

杜君起身,脸上有几许踟蹰之意,问:“姑娘,不知小子能不能见一见姐姐?小子这一病,姐姐定是担心得很。”说着,眼中满是怅然。

看来还没有呆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这点主,宋嘉言还是可以做的,吩咐一声:“请杜姨娘到我院里来。”

杜君长揖道谢。

宋嘉言摆摆手,让杜君坐着喝茶,待杜月娘到了,宋嘉言便起身避开,容他们姐弟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