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1章(第10/13页)
小纪氏一场大哭,多少隐忍委屈,咬牙一句没提。最终,小纪氏哽咽道:“我想回家了。”
宋荣回家直奔主院,又处置了翠珠,安抚小纪氏,便是不想小纪氏回武安侯府去诉苦。闻言,连忙取出帕子给小纪氏擦眼泪,道:“今日已是晚了,何况这样回去,倒叫岳父岳母伤心了。”
小纪氏在宋荣的怀里抽泣着:“我想我姨娘,我真想我姨娘。我好想回去,跟我姨娘说说话。”小纪氏哭成个泪人,道,“我又怕这样回去,叫父亲母亲问起来,可要怎么说呢?”
宋荣稍稍安心,柔声道:“莫哭了,等再过几日,我休沐,陪你回娘家看看可好?”
小纪氏抽咽着点了点头,绿云早备了温水,宋荣一叫,忙捧了进来。小纪氏洗了脸,眼泪仍是止不住,道:“都是我无能,叫老太太生气。当初父亲把一处别院给我做嫁妆,不如我先带着言姐儿到别院住几日,待老太太消了气,我们母女再回来。也省得老太太见了我不痛快,老爷也跟着两相为难。”
宋荣在衙门劳累了一天回来,家里又鸡飞狗跳,此刻不禁叹道:“母亲那里,我亲去说。你累了这一天,先让他们传晚饭吧。我去母亲屋里看看。”
小纪氏拉着宋荣的袖子,两眼红肿,水波摇曳,柔声道:“莫跟老太太着急……就是,就是翠珠的事,老爷也慢慢跟老太太说。”
宋荣拍拍小纪氏的手,方起身去了。
也不知宋荣如何安抚了宋老太太,反正接下来,不仅宋老太太安分了,连带西厢两个姨娘也明显沉寂了许多。
又一个月,小纪氏很顺利地被诊出身孕,宋荣脸上也跟着喜气洋洋,于朝中钻营起来,愈发卖力了。
倒是武安侯府出了件不大不小的事,章姨娘一家子,原是武安侯府的家生子。不知因何,突然提出要自赎出府,做良民去。
章姨娘生下二子一女,哪怕家生子出身,如今武安侯府没有嫡子,将来武安侯府的爵位产业,若无意外,便是庶长子纪文的。
纪文是小纪氏的同胞弟弟,有武安侯教导着,为人做事都不差。
母以子贵。哪怕纪文已记在嫡母名下,但他的生母是章姨娘,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纪文,是将来的武安侯。
章家脱籍没多长时间,纪文便与武安侯说,章家表兄有意上进,是不是捐个官儿什么的。武安侯想都未想一巴掌抽在纪文脸上,指着纪文的鼻子骂:“若不稀罕嫡子身份,你便与你弟弟换一换吧!”
见父亲突然翻脸,纪文顿时脸色大变,跪在地上一番表白,冷汗湿透衣襟。
当初章家自赎出府,武安侯的确是看在两个儿子的面子上才允的。在一定程度上给章家一些身份无妨。但是,若纪文真的人心不足,继续抬举章家,这并非武安侯愿意看到的景象。他并非只有两个庶子,嫁到宁安侯府的嫡长女,照样是他的掌中之珠。何况,嫡妻虽不很得他的欢心,但,多年夫妻,都这把年纪了,武安侯也要为老妻考虑一二。
人心就是这样变幻无常,在章家脱籍之后,武安侯忽然想压一压他们了。
纪文办砸了差,到宋家看望姐姐小纪氏时,便将欲给章家捐官而未遂的事与小纪氏说了。
小纪氏的肚子已经很大了,且临近年下,事务颇多。宋老太太只管着挑刺找茬的,哪里会帮着媳妇分担,故而,小纪氏忙得很。
纪文过来,小纪氏也是忙里偷闲地见一见自家兄弟,听纪文将事说了,小纪氏思量片刻,道:“我们太急了。算了,既然父亲不高兴,暂且放一放也无妨。父亲年纪大了,你莫惹得父亲不悦。”
纪文挨了打,特意养好了脸上的伤才来宋家。听姐姐这样讲,纪文满面苦色,道:“父亲现在喜怒无常得很。”
小纪氏不大赞同,语重心长道:“身为子女,孝顺是本分,哪里有这样说父母的。弟弟也想想,父亲这些年,都是为你谋划。你倒说这样的话,岂不令父亲伤心?”
纪文应了。如今,他人渐渐长大,心思亦变得细密起来,有许多话,即使对着自己的姐姐,也是不好宣之于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