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六十三(第3/5页)

九难怔怔出神,可是她却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的失败。她的弟子“阿琪”“阿珂”最终都弃她而去,她细心教导的吕四娘去跪舔满清的臭脚,她耗尽心血教养的侄孙儿朱复,武功是高了,但是却不是她所希望的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是年玉尧小小年纪,她却创造出了一个兴华党,那些党员可以说都是她的徒弟。她与她的徒弟们却能驱除鞑虏,光复河山。

一旁的朱复忍不住道:“皇帝受命于天,你这是邪魔歪道,倒行逆施!”

玉尧道:“我现在若想称帝,随时可以,我的权力是天给我的吗?天从来没有降过一道旨意给我让我当皇帝,天下人也没得到过天的旨意必须奉我为主。还有你这个‘大明皇帝’,天何时何地降过一道旨意给你,天怎么说,天长什么样,可有人证物证?无凭无据,天下人人都可说‘天授命于我当皇帝’,信不信天下人还能弄出人证物证来比你的故事动人多了。人要去研究天下的规律、尊重自然的规律,但是天从来不会支持某个人去免费享受权力金钱美女。那些天天知道享受金钱美女毫无能力的皇帝,天下人都要看清,‘受于天命’不过是个谎言遮羞布,这种皇帝是骗子!表面上信俸这种皇帝的人,不是傻子,就是实际上屁点本事没有却也妄想得到权力金钱美女而去同流合污的伪君子!满清朝廷就是一个大骗子和一群伪君子组成的。朱公子,你还年轻,不要做傻事,世界不一样了,不要学满清,你们这一路走来发生那么多事,现在就算我想让你当皇帝,百姓们也不会答应。”

朱复怔怔发着呆,而那些“太上皇”“皇叔”们却是又恼怒又嫉妒又恐惧地看着扶九难起身的玉尧。

玉尧朝九难抱拳道:“师太,我安排了一处大房子给你们,房契地契会和十万银元一起给你们。你们好好经营,可以在南京落地生根。”兴华党把银子统一铸成“银元”,让当官的再也没有加“火耗”的空间。一银元等于五两,十万银元就是五十万两。

九难知她决心以定,就连“信义”也压不过她那“百姓”二字。心想自己一路来,努力维护这群“大明高官”、“锦衣卫”与百姓的冲突,可仍是纷争不断。三年间,百姓连满清都差不多忘了,何况七十年前的大明呢?

九难把《茅庐秘约》取出来,在“太上皇”和“皇叔”们疯狂地叫嚣之中,交还给玉尧,道:“这份秘约还给你,你自可毁去,天下人也不会知道你出尔反尔了。”

九难到底是数年愿望成空,对玉尧是有怨的,这一句实在是口头上占点便宜。

玉尧却哈哈一笑,说:“不用毁去。这样珍贵的文献,我将来会建一个博物馆珍藏着,后世千百年,人人可以看到这一历史。我年玉尧也非完人,也曾失信于人,是我一辈子的污点,而我也因此对师太你怀有歉疚。此事不需遮遮掩掩,从今以后,我当以此自勉。”

多年后,中原一统,在南京的国家博物馆中,《茅庐秘约》当真放置了三百多年(后世不知道)。每当世人去参观时,可以看到当年还不到十岁的年玉尧的“伟大志向”,同样也看出她对革命之道虽然迷茫但是革命之心的坚定。

后世南京的中小学教育,就常有带着学生们来参观的。被做思想品德教育,有一种品质叫担当,做了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能不认。开国领袖完全有办法毁去这份污点,却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似乎展示出了她曾失信污点,可是天下人却更相信她了。

……

安顿好朱家人后,警察逮捕了那些染了命案的“锦衣卫”,在卧底的暗中指点下,一个也没放过。这些人通通被发配到事发地,交给当地政府公开审理,给百姓一个交代。

对此,之后玉尧个人亲自给那些受害家属写道歉信,并从个人财产中取出一笔高额的补偿金,这是她对那些“跳大神”的人无作为的结果。

事后当晚,年遐龄和年羹尧却是饭后在院子里小酌谈话,年羹尧道:“我们都小看小妹了,她手段也多着呢。”

年遐龄叹道:“好一招郑伯克段,我老了,我也不知道我这女儿是怎么生的。”

年羹尧扑哧一声笑,道:“父亲这是在得意吧。小妹可比满清康熙强大了多少倍,要胸怀有胸怀,要阴招有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