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议储(一)(第2/2页)

平国公立刻接过话茬:“皇上春秋鼎盛,六皇子年少些也无妨。少年人尚未定型,皇上可以亲自教导出一个优秀的储君。这才是大楚百官之福,也是万民之福。”

“平国公所言极是。”既然摸清了宣和帝的心意,卫国公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张口就赞六皇子:“六皇子年少聪慧,闻一知十。最难得的是,心性宽厚,忠孝悌义。皇上立六皇子为储君,众臣定会心悦诚服。”

靖国公平时话不多,拍起天子龙屁来倒是妙语连珠:“往日也未见六皇子如何出众,自六皇子在皇上身边伺候笔墨之后,就一日比一日出色了。由此可见,还是皇上教导得好。”

宣和帝终于笑了起来:“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君臣私下闲话。你们说的,朕都听进耳中了。不过,朕还得仔细斟酌。”

顿了顿,又吩咐道:“今日之事,不可外传。若有什么风声,朕为你们是问。”

三位国公爷一同恭声领命,心里却各自呵呵一声,暗自腹诽。

圣前奏对,又事涉立储,这等事,谁会胡乱外传?

宣和帝特意叮嘱了这么一句,分明就是要借他们的嘴,将风声放出去。

他们三国公先为六皇子造势。等朝中开始有立储的声音了,自会有慧眼独具的臣子们竭力鼓吹六皇子的种种优点,六皇子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众臣“力荐”的储君人选。

到时候,宣和帝就可以勉为其难地表示“既然众爱卿都推举六皇子朕就考虑考虑立了六皇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