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第4/5页)

曹利用要离开交趾,一定会将交趾搜刮的干干净净,给蔡齐留下一片白地和一大堆茫然的百姓。

蔡齐沉吟道:“交趾郡王不至于如此不近人情吧?连个住处都不给我留?”

寇季没有回答蔡齐的话,而是反问道:“换做是你呢?”

蔡齐一愣,迟疑道:“恐怕连人都会带走。”

说完这话,他便不再开口跟寇季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换做是他的话,他会比交趾郡王做的更狠。

即使如此,就没办法再祈求交趾郡王仁慈。

寇季叮嘱道:“我若是所料不差,交趾郡王在交出了交趾以后,不是入海,就是往西。但无论他去那边,你都不能错过。

他入海,你便让人在海边设立港口。

他若是去西边,你便在西边建立边市。

他要为交趾再打拼出一块立足之地。

对物资的渴求是源源不断的。

交趾的大部分,可没有我大宋的百姓勤劳。

所以他很有可能会将大量的战利品出售给我大宋,换取物资。

所以你千万不可错过。”

蔡齐沉吟着看向了寇季,“趴在别人身上喝血?”

寇季一愣,反问道:“你看不惯?”

蔡齐摇了摇头,问道:“喝多少?”

听到蔡齐说出这话,寇季就知道蔡齐对此事并不反感。

大宋文人的性子很自私。

他们对自己最好,其次他们治下的百姓,最后才是域外的人。

他们在欺负自己治下百姓的时候,心里会有罪恶感。

但是在欺负域外人的时候,心里半点罪恶感也没有。

即使李迪、张知白、蔡齐这种为了百姓的性命,跟所有人吹胡子瞪眼的人,在看着域外的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一点儿波澜也没有。

仿佛,大宋的百姓是他们的命根子。

而域外的那些人,就是草芥。

这也是寇季唯一喜欢大宋文人的一点。

寇季面对蔡齐提出的这个问题,果断作答,“李公喝多少,你就喝多少。不能压榨过甚,要细水长流。

此外,你在率领着百姓们种地之余,也疏通疏通交趾的道路。

为随后我们和交趾郡王交易提供一些便利。

一直从海上往来,或者是走山间小道,成本极大。

赚回来的那些钱,刨去了运费,恐怕剩不下多少。”

蔡齐沉吟着点了点头。

寇季继续道:“我府上派过去的人,不光熟悉交趾,也熟悉做生意,还熟悉朝廷边市的运行,具体的蔡公可以问他们。

总而言之,在别人眼里,交趾是一个贫瘠之地。

可是在我眼里,交趾就是一个宝库。

交趾不仅有粮食,山林里还有许多宝石、金矿、银矿、珠宝玉石、香料等物。

还有源源不断找我们销赃的战利品。

只要经营的好,交趾每一岁的税收,能赶上我大宋许多富庶的府。”

蔡齐愕然的道:“能赶上江宁府?”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江宁府自古繁华,想赶上江宁府,不仅仅的有货物和钱财,还得有底蕴才行。

什么时候有富商大贾在交趾落户。

什么时候交趾府的学子能跟我大宋其他地方的学子分庭抗争。

什么时候交趾才能比一比江宁府。”

交趾的宝藏固然多,可开发出来以后,立马就离开了交趾,没有财富停留在交趾。

那等到交趾的宝藏开发空的时候,就是交趾被抛弃的时候。

所以,一个地方短暂的富庶,并不算富庶。

唯有长久的富庶下去,那才是真的富庶。

像是后世,一些矿产大城,在矿产开采的鼎盛时期,繁花似锦,可一旦矿产开采殆尽,立马就会快速的回归于平凡。

只是依托于经济拉扯起来的城市,一旦失去了经济支柱,立马会出现弊端。

所以,一个城市要长久的发展,不仅要发展经济,还得发展政治、文化等其他的多项领域。

蔡齐也算是为官多年的人,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牧民管。

所以寇季的话,他能够理解。

事实上不用寇季多说,教化方面他也会重点照顾的。

毕竟,交趾在他的治理下,就算是产再多粮食,在所有人眼里,它也只是化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