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1章 赵祯真实的目的(第4/5页)

他们若是再立下盖世功勋,官家难道也要给他们封王吗?

陈尧咨在为官家谋取青塘的疆土,杨文广已经帮官家拿回了辽国的西南路和西北路,他们的功劳也不小。

官家难道也要给他们封王吗?

官家若是破例为他们所有人封王,以后武臣们看到了机会,一定会争先恐后的为谋夺王爵奔波。

长此以往,我大宋有可能会陷入到穷兵黩武的状态。

此外,以后皇太子登基,是否能压得住诸王?

若是压不住诸王,我大宋江山又该何去何从?”

吕夷简的话,句句发自肺腑。

他倒不是对谁有成见,而是封活着的异姓王,对大宋确实危害极大。

所以他不得不阻止此事。

赵祯听完了吕夷简的话,长叹了一声,道:“他们的功劳都不小,又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他们为我大宋征战,朕不可能不赏。

朕若是不赏的话,他们即便没有怨言,底下的将士也会有怨言。

如今我大宋兵锋可以横扫四夷,反过来也能横扫我大宋。

所以朕必须赏他们。

而朕能给他们的,只有王爵。”

吕夷简听到此话,眉头几乎皱成了一团,“官家可以将他们的功劳分润到他们子嗣身上。以往,朝廷就是这么做的。”

赵祯幽幽的道:“他们的功劳不小,朕要分润到他们子嗣身上的话,恐怕得封一群公爵。

到时候,他们一门可以出三五个公爵。

其权势必然远超此前的皇亲国戚和将门武勋的总和。

到时候,谁压得住他们?

这朝堂之上,一个人说话,远比两个人说话要好。

你身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你应该明白。”

吕夷简咬了咬牙,低声道:“不行的话……就……”

吕夷简没有把话说完整。

但是赵祯却明白他的意思。

赵祯斩钉截铁的告诉吕夷简,“太祖没做的事情,朕更不能做。朕若是做了,就等于伤了太祖的颜面。

太祖若是没了颜面,那我大宋还有何颜面?”

吕夷简说不出辩驳赵祯的话,也拿不出完美的主意,只能悲凉地喊道:“官家,开此先例的话,对我大宋危害真的极大。”

赵祯沉声道:“朕会想法子妥善处理此事的。”

吕夷简哀叹了一声。

赵祯继续道:“你还是下去好好的跟寇公和曹玮说说,让他们先离开东华门再说。”

吕夷简起身,对赵祯一礼,没有再说一句话,垂着脑袋离开了御花园。

赵祯在吕夷简走后,陪着何美人又闲聊了一会儿,然后借故有公务要处理,离开了御花园。

一路到了资事堂。

陈琳忍不住问道:“官家为何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吕夷简呢?”

赵祯坐在资事堂的主位上,摇着头道:“现在还不能说。现在若是说了,一些人会胡思乱想的。朕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朕就是要让他们所有人为了封王事情闹。

等他们闹够了,朕就顺势封王。

等朕封了王,朝堂上反对封王的朝臣们,心里一定会憋着一口怨气。

到时候他们知道了朕要将异姓王塞到穷乡僻壤去。

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朕,让朕将异姓王塞到穷乡僻壤去。

异姓王们到时候想不去穷乡僻壤都难。

朕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消弱那些异姓王对此事的抵抗。

而不是非要征求朝臣的意见,才敢封王。

朕给他们挑选了穷乡僻壤,可不是什么好去处。

等他们知道了朕为他们挑选的地方以后,一定会有所不满。

他们手里有兵,所以朕必须借助朝堂上的文武,压着他们,让他们别乱来。”

陈琳恍然大悟,不住的点头。

赵祯继续道:“其实,他们对朕都是忠心耿耿。朕就算真的要将他们塞到穷乡僻壤去,他们也不会反抗。

但世事无常,朕总得留一手,以防万一。”

陈琳听到此处,称赞道:“官家圣明……只是奴婢不明白,官家为何要急着封王呢?官家完全可以等他们班师回朝以后,从他们手里拿回了兵马,然后消化了他们手里的兵马以后,再封王也不迟。”

赵祯叹了一声,“时间太长,朕等得起,天下百姓等不起。朕之所以急着将他们封出去,就是为了借机,将他们,还有他们的族人,以及他们的心腹一口气全送出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