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2章 多抢几个不就够了?(第4/5页)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主要问题在男女上。

寇季陪着赵祯视察了汴京城内的所有蒙学,没看到一个女童。

每一座蒙学内,都是男童,没有一个例外。

似乎汴京城内所有的人都认为,女童并不算在蒙童之列。

虽说大宋朝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扭曲说法,但似乎朝野上下都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除了大户人家,很少有平民百姓会让女子读书。

有读书的机会,似乎也不会想到女童。

寇季有心出声纠正此事,但考虑了一番后,还是没有开口。

因为他考虑到,他若是开口纠正了此事以后,朝野上下没几个人会领他的情分,全天下亦是如此。

不仅没几个人领他的情分,他甚至还会为此遭人白眼,甚至被教育做人。

虽然赵祯大方的在全天下推行了蒙学。

但教育资源其实十分有限。

随着推广蒙学的旨意传出去以后,钱财就如同水一样往外流。

营造校舍要钱,聘请先生也要钱,准备书本同样要钱。

所有的费用,单笔并没有多少。

可是汇聚起来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坑洞。

朝廷需要付出许多钱财,才能将其填满。

眼下,汴京城的校舍已经营造完了,可是各地的校舍还在营造当中。

此前从交趾弄回来的那些钱财,其中一大部分,下发到了地方,成为了营造校舍的专款。

但仍然不够。

各地反馈回来的要营造的蒙学校舍,远比朝廷最初预估的要多了许多。

赵祯将向全天下推广蒙学的话都放出去了,自然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于是乎又追加了一大笔钱财。

其中包括了剩余的交趾弄回来的钱财,以及赵祯自己贴补的一部分私房钱。

赵祯的私房钱虽然十分丰厚,可也架不住这么造。

因为随后还有蒙学先生的束脩和书本的钱财要支出。

赵祯私房钱,估计会被掏个七七八八。

所以,目前为止,能够拿出的所有的教育经费,只够男童上学的。

寇季若是提出将女童纳入到蒙学当中的话,教育经费支出估计得翻四成左右。

到时候就要动国库里的一大笔钱财。

满朝文武肯定会有怨言。

寇季觉得,女童入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引导,去培养,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没有开口。

寇季闭着嘴不说话,不代表别人不说话。

吕夷简在赵祯感叹声落地以后,由衷的赞叹道:“官家此举,功在千秋,纵然是秦皇汉武,也做不出官家这等壮举。”

吕夷简这话,并不是一句拍马屁的话,而是一句实在话。

因为如今大宋上下都是这么认为的。

王曾和张知白二人,在吕夷简开口以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吕夷简的话。

赵祯笑道:“朕若是能立下千秋功业,也是因为有良臣相助的缘故。这千秋功业里,有朕一份功劳,也有诸位爱卿一份功劳。”

吕夷简闻言,脸上浮起了一丝笑意,嘴上却十分谦逊的道:“臣等不敢居功,全是官家施政有方。”

赵祯哈哈一笑,领受了吕夷简这话,没有再多言。

一行人在北御街蒙学内巡视了一圈,出了北御街蒙学以后,赵祯站在蒙学校舍门口,语重心长的道:“诸位爱卿,如今推广蒙学,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我们君臣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谨慎前行才是。”

赵祯收回了目光,环视众臣道:“如今蒙学才刚刚开始推行,花费的钱财就多达千万贯,往后恐怕会更多。

朕在此之前曾经说过,此次推行蒙学,不动国库内一文钱。

如诸位爱卿可有不动国库内钱财,又能帮朕赚取推广蒙学钱财的办法?”

此话一出,吕夷简等个人脸色各不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流露出了为难之色。

赵祯若是要想办法捞个一二百万贯,他们有的是办法。

可一二百万贯,对推广蒙学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扔进去以后,翻不起多少浪花。

唯有千万,甚至万万贯的钱财,才能掀起大的浪花。

众臣迟疑了许久。

吕夷简突然咬咬牙道:“官家,推广蒙学,是在为民做事,既然是为民做事,又怎么可能不用国库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