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宫斗文里的女主(9)(第2/3页)

瞧着三房的架势,是非想让苏蓉进后宫不可了,宫里头的嬷嬷教导着,琴棋书画这些东西学着,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学着保养了。

听人说,三婶将珍珠研成粉末,拌上鸡蛋清和蜂蜜,给苏蓉作为养肤的膏药,这膏药不只是用在脸上的,还用在身上。

苏蓉有没有变白,隔着胭脂水粉,还真不太能够看得出来,但三房钱财紧张倒是真的,但是今年夏天可还穿着去年的旧衣服呢,都没给自己添身新衣。

其实跟长房和二房比起来,就算是往年,三房也属于开销比较大的,谁让三房的孩子多呢,又都是嫡出,亏待了谁都不行。

齐国公府是以军功起家的,三叔走得也是武将的路子,所以他给几个堂弟的安排也都是从武,穷文富武的道理可不是拿来糊弄人的,从武的确比崇文花费要多,而且还都是不能省的花费。

今年三婶又这么舍得在苏蓉身上花本钱,三房怕是要入不敷出了。

三婶没有阿娘理财的本事,娘家也不富裕,若是想要开源,怕是只能在吴姨娘身上想办法了。

到底都是长辈,苏苑也不过是在一旁看看热闹,不至于跟旁人说起。

但谁让三婶平日里得罪的人太多了呢,往年喜欢显摆,今年衣服首饰都用旧的,很容易就被人看出了端倪,私底下少不了有念叨这事儿的,连苏苑都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听说了。

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苏字,可两边毕竟已经分家了,两房不睦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人家又没在苏家长房面前说这事儿,她也犯不上去找这谣言的根源,也没必要去提醒三婶。

她既不能给人家银子,也不能给人家珍珠粉,何苦去遭嫌。

好在,国公府虽然还住在一块儿,但已经分家分产了,三房如何折腾,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她没什么上进心,总不能拦着别人也不能有青云志。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便是几年的春夏。

冬郎六岁大的时候,便正式进了学,苏父在这方面是个严父,直接把儿子送进了白云书院,这书院虽然出了不少举人、进士,但规矩也是出了名的严苛,连书童都不让带,每月只能回家待两日。

六岁大的小家伙进去读书,虽然脏衣服都有书院的人去洗,可收拾房间、铺床叠被、整理书本,却还是要小家伙亲力亲为的。

别说是古代的小少爷了,就是放到现代,六岁大的小家伙也都是娇养着的,有家长帮着收拾,谁还会自己动手。

小男子汉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想要顶门立个户也绝非易事。

再有一个月便是苏苑的及笄之礼了,现如今苏父苏母的头等大事便是给女儿相看,就是东宫嫡长子出生这事儿,那也是排在后头的。

不过很快苏父就顾不得自家女儿了,当今皇上,苏父的姐夫,刚刚做了祖父的老人家要退位做太上皇,让太子来做这个皇帝。

讲道理,皇上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身子骨一直不怎么样,就算不退位,可能过几年太子也是要登基的。

但纵观史书,有几个做皇帝做腻歪的,基本上都是嫌命不够长,当皇帝没当够的。

苏长平知道自家姐夫并不是那种疑心重的人,但人的性情总是容易变的,突然要退位让贤,总让人觉得心里不安,谁知道这是不是疑心病犯了,有心要试探太子和群臣。

三拒三让之后,众臣这才信了大半儿,甭管怎么着,人家退位的诏书下了,传位的圣旨也下了,做臣子的也就只能依着旨意办差了。

离苏苑及笄之礼没几天的时候,大燕迎来了第一位太上皇,原本的皇后成了太后,这两口子把太妃们都留在了宫里,跑去京郊的园子里去住了。

这还真是……特立独行,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开始,也没见过这样的皇帝,别说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了,就是苏苑这个穿书的,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发展。

原本她还担心,表兄虽然避过了死劫,但天家父子感情未必能一直和睦下去,皇位继承也并非万无一失,结果却是被她这位姑父打脸了,人家就不是一个重权欲的人,皇位说放手就放手了,而且走的干脆利落。

之前看姑父和姑母的感情,虽然恩爱,但总觉得添杂了不少利益在其中,但如今再看,姑父对姑母应当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真爱了吧,皇帝能做到这份儿上的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