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黄沙泛滥(第2/3页)
柳长泽烦恶的垂下头。
想起幼年听太傅筳讲时,承明帝仗着太子身份,每日阴魂不散围着太傅问之乎者也的模样,真是一如既往的讨人厌。
太后拍了下桌斥道:“听见没有!”
柳长泽才拱手,“臣知晓。”
太后气的不看他,去弄麟儿。
“朕看你不太知晓。”承明帝沉声。
太后的手顿了下,正好被麟儿抓住了翠玉做的长长指甲套,摘了下来。
而他片刻又如常,他声音低稳的朝太后道:“今日还有要事,儿臣就不打扰母后颐享天伦之乐了,昏时再来陪母后一道用膳。”
太后点了点头。
承明帝走至柳长泽面前,拍了下他肩膀,“侯爷起来吧,同朕去趟刑部,看看侯爷感兴趣的治水案,审的怎么样了。”
柳长泽颔首,跟了上去。
萧贵妃急忙去取麟儿手里的指甲套,呈回给太后。
太后摆了摆手,将其他的指甲套也摘了下来说:“都收了吧,弄伤了麟儿,可是大事。”
萧贵妃低声问:“太后一贯最疼爱侯爷,怎么今日个生这么大气……”
“不是气,是心疼。本意想他做个闲散富贵人,偏偏躲不掉蛛丝般的牵连……”
太后叹了口气,“贵妃嫁入宫,便是天家人。萧将军也不单是你的父,更是你的臣。若能想明这点,方能不受其扰啊……”
萧贵妃说:“臣妾省的。”
太后又去抱麟儿,眉头却蹙的很紧。
……
御驾亲审,三司的人隆重的围了一圈,先是将关了几日的李云赋押了上来。
承明帝见他面容干净,头发也束的齐整,虽然衣物已脏乱,但还是能看出认真压顺过的痕迹,他脖颈到腰骨挺得笔直,倒比堂里冠服华衣低着头的一排人,看起来顺眼不少。
承明帝命人将今次中选的四幅图尽数展开。
柳长泽眸光微动。
承明帝指了指葫芦口说:“文侍讲昨日上谏说这个峡口,曾听沈少卿提起过,可有此事?”
李云赋皱眉,文通怎么把沈兄也扯进来了,他说:“有。但沈少卿不通水利,只是偶然说起此处似有峡口,引起了我们注意。”
承明帝问:“既然你两人都知晓,为何只有你画了?”
李云赋说:“此地泾注不明,文侍讲可能不敢随意下笔。”
承明帝沉声拍木道:“那你为何就敢!是不是沈少卿听了宋阁老教唆,将工部治水线路泄露给你!”
“圣上冤枉!”李云赋瞪大了眼,他头脑飞快转动说:“罪臣确实寻过宋阁老,但与沈少卿无关,与工部亦无关!”
大理寺立即有人站出,“大胆贼子,竟敢污蔑宋阁老!”
刑部也有人站出,“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大人连话都不让人说完,是否刻意在掩饰什么!”
承明帝一惊木拍下,两人退去,他对李云赋说:“从实招来!”
李云赋说:“罪臣寻宋阁老,正是为了确认此处水势地形,是否能为治水所用。”
承明帝若有所思的看着他说:“地势为何?”
“此峡口本是由人工炸开,所以未曾在泾注表明,又因形似葫芦,被称为葫芦口。”李云赋停了下说:“禀圣上,臣可否指图而讲?”
承明帝听他此言便有了把握,极淡的笑了下说:“准。”
“谢圣上。”李云赋站起走至图前,将理念讲了一遍,又将手移到了多出来的两笔处,“葫芦口水势凶猛,黄沙泛滥,故臣特地设置了两道关口,第一道分流,第二道去沙。”
“此处倒是与工部不同,你如何想的?”
李云赋:“罪臣设想在此建堰,用竹笼装卵石堆筑,可以起到过滤黄沙,调节水量的作用。另于两侧造石人,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用以测量水势,提前做好防御。”
承明帝欣赏的看了眼他,“精妙绝伦。”
在狱不失气节,辩白不失才华,这样的人是可用的。
柳长泽沉邃不羁的眼,一直打量着李云赋,闻此言低声咬了句:“雕虫小技。”
还不是靠人指点。
刑部侍郎拱手言:“判案岂能听信一面之词,臣请宋阁老过堂分说。”
御史大夫奏言:“侍郎在刑部呆了十多年,怎么连传证顺序都不记得了,臣请审工部传信之人!”
承明帝发下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