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关关雎鸠14 心领神会(第2/3页)

叶布舒从牙牙学语,会喊额娘,喊阿玛,再到萌萌哒地跟在颜华身后念书习武,皇太极陪伴在他身边的日子只有三分之一,但是这不算长久的陪伴,却也用尽了心思。这也让孩子对他这个阿玛无比崇拜喜爱。

有时候,叶布舒坐在颜华面前描红、背书,外面突然传来大的动静,他就立刻扔下笔、书本,冲出门去看是不是自己的阿玛回来了,因为只有这个汗宫的男主人回来,才有人敢哄闹起来。

要是真的是皇太极回来了,高高大大的男人一下子将冲出来迎接他的儿子架到脖子上,伴着儿子欢呼雀跃的笑声,大笑着走进屋里,迎面看到颜华笑着走出来,眼里闪着欣喜的光。结缡多年,颜华越发莹润如玉,光华内敛却无人能与之相比。

要是不是皇太极回来了,叶布舒就低着脑袋沮丧地回来,像个小大人一样地叹口气,抓起笔,皱着小眉头继续一笔一画地描红。

颜华肚子里笑得不行,但面上也不管他,只是有时候,在儿子跑出去的时候,她的心里也是充满了期待,但是当儿子沮丧地回来时,她也跟着微微失落……

天聪五年,叶布舒五岁了,颜华在皇太极无数次的念叨、抓紧机会努力耕耘下终于怀上了二胎。

此时的皇太极,带领八旗多次打了胜仗,几乎已经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而大金的内政,在颜华的辅助处理下,也开始进入了正轨。

天聪六年正月,皇太极终于南面独坐,废除了四大贝勒共理朝政的旧制。同时仿照汉人的朝廷规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国家机构,实现了汗权的欲望。

再无人辖制的皇太极开始了汉学文教,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同时解放汉人奴隶改为编民,制约满族贵族的特权,发展农业生产。在积极学习汉学的同时,他也改进了满文,使满文的体系更为完善。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满汉人民,均属一体。”

颜华整理他的书桌,看到这十六个字,微微笑了,提起笔,在边上写下一行小字:

“满汉一统,在上下一心,不在上下一形,仁者无敌。”

皇太极下朝回来,见到儿子叶布舒正小心翼翼地伸着耳朵贴到颜华的肚子上,圆溜溜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和紧张,再往上一看,颜华已经歪在榻上睡着了,手边还有一本掉落的书。

他放轻了脚步,对着被抓了包的叶布舒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弯腰将颜华抱了起来,轻手轻脚地放到了床上。

叶布舒眼巴巴地跟在后头。

皇太极牵着他走出了卧室。

“你刚刚在做什么?”

“我想摸摸弟弟……弟弟太调皮,我来了,他就不肯动……额娘说,弟弟在和我捉迷藏。我就想偷偷地听听,他在额娘肚子里干啥呢!”

皇太极失笑:“弟弟马上就出来了,到时候,他不听你话,你就揍他!”

叶布舒摇了摇小手,一本正经地纠正,还带着几分紧张,似乎真的担心阿玛以后要揍弟弟:“那也不行,如果……如果我说的对,他不听,我要……我要教他!如果我错了……那就我错了,弟弟对……”

皇太极有些惊讶,又十分窝心自豪。叶布舒虽然年纪不大,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稚嫩朴实的语言反而正好体现了他的品性。

“恩,叶布舒说得对!”

叶布舒露出个甜甜的笑来,握着阿玛的手指,一蹦一跳地往前走。

到了书房,不用皇太极说,叶布舒便自觉地坐到了自己的小书桌前,皇太极也放心地去做自己的事。

离开前散乱的书桌已经被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收拾好了,书桌上镇纸压着一张纸张,他低头一看,眼睛微微睁大了些。

皇太极捏着那张薄薄的纸张,定定地沉思了许久,前不久,朝上有人提议,让所有的汉人都剃发易服。早期归顺的汉人大多都已经剃发易服了,但是新俘虏来的汉人,人口大,心向明朝,大多是不肯的。

普通百姓还是其次,皇太极捏起另一份名单,这上面都是他罗列的,打算招揽的汉人。毕竟,这世上只有一个袁承焕,而袁承焕,已经死了。这些汉人倘若投降归顺,剃发易服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