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3/5页)

而算一下时间,杨老太君没了的时候,窝头都已经快三岁了。那么,请问杨老太君是如何在过世之后突然就成为了窝头他奶的?

到底是记载的时间有误,还是含糊带过的那个一魂双魄的说法?亦或是……

借尸还魂。

以前在求学时,窝头是只看科举用书的。因为他认为家里人供他念书不容易,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看乱七八糟的闲书?可等到后来,他考上了进士也当上了官,且御学跟旁的地方不同,有着大把的时间看这种书籍,自然也会接触到一些奇闻异事。

而借尸还魂的传说,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

猜到这个真相时,窝头是沉默的。

说真的,他如今已经完全不记得三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了,甚至别说三岁了,再往后两年都不太记得了。

最早的记忆,应该是某天他跑出去玩,回家时多了一只小猪妹,那只猪妹能哭能喝能睡,长得胖嘟嘟的。他奶原本只爱牵着他的手在村里闲逛,从猪妹来了后,他奶几乎是不离手的抱着。

再后面的记忆,就是他去邻村上学了。

记忆是种很复杂的东西,窝头甚至能清楚的记得,当初邻村吕先生教的第一个字是什么,第一篇文章是什么,第一次考试……

但他真的不记得,他奶有什么变化了。

在窝头的记忆之中,他一直就是家里最受宠的那个孩子,哪怕后来猪妹出生了,但其实并未真正的动摇他在家里的位置。孩子是很敏感的,真的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他在村里时也听其他孩子说过的,有了弟弟妹妹后,爹娘爷奶就不疼了,哪怕长辈耐心的教养兄友弟恭,也完全没用。

因为孩子知道啊!

他当然能感受到家里人疼不疼他。

窝头从来没拿猪崽当成过敌人,因为他能清晰的感受到,家里人一直很疼爱他,尤其是他奶……

始终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奶,有可能是假的吗?

兴许吧,但起码疼爱是真的。

有时候窝头很庆幸自己不记得三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了,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他奶一直就是那一个,唯一的一个。但他却不敢将此事说出来,甚至在偶尔父母叔婶提到时,还会帮着蒙混过关。幸好,他们一直不知道永平王府的老太君是什么时候没的,又或者是相信了那个一魂双魄的说法,总之一切太平。

难得糊涂……

撇开真相不提,更多的时候,窝头是真的庆幸,庆幸他有这么个见多识广的奶。

要不然呢?

哪怕他们家在他长大以后也有钱了,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大概就是,买地置业吧。可能要等到他成亲生子后,或是机缘巧合,或是有样学样,他的儿子才会被送去私塾里念书吧?甚至仅仅只是念书认识几个字,科举这种事情,怕是得要他孙子辈儿才会提上议案。

这才是普通人的选择。

有了钱,就该多置办几亩地,买头耕牛,再妨碍新屋,然后就是捏着钱准备给儿孙娶媳妇。有田有房有牛,再将儿孙拉拔长大并都娶妻生子,这就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也就只有他奶了,在见识过不一样的风景后,这才会当机立断,送他去上私塾,并在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后,不顾待在乡下地头的舒坦,毅然决然的离开熟悉的村子,径直去了陌生的地界……

窝头深以为,他有如今这个成就,离不开他奶的努力。

其实不光如此呢,窝头并不清楚老魏家之所以能发财,并非明面上展示的那般。大牛二牛刚开始压根就没有挣钱的能力,他们完全是带着钱走,再带着钱回来。

很奇葩的发财路线,敢说这世上就此一家。

但问题是,这世上并非人人都有这么个奶的。

窝头的意思是,能不能别再像前朝那般,将科举用书尤其是一些大儒的笔记都珍藏起来,除了自家子嗣之外谁都看不到。

这么做,当然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自家屹立不倒,甚至哪怕改朝换代,很多世家大族依旧存在。

像如今的八大世家,本朝建立不过短短几十年,可八大世家里哪怕是最弱的那家,那也存在了两三百年。

像永平王妃的娘家蒋氏,那可是拥有了至少六百年的历史。

可从古至今,又有几个朝代能屹立六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