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7页)
这个结果,说的就是年后去青云书院读书一事。
与其闹出什么是世子刘修逼迫他前去的,倒不如他主动一些,说是自己非常乐意去,甚至是对青云书院仰慕已久等等。反正到时候肯定要去的,态度好一点儿,以后的日子也更容易熬过去。
想到这里,刘侾只长叹一声:“我想过了,我既不是袭爵人,又不是我们那一房的嫡长子,将来就算家产会分我一份,想来也没多少的。唉,我要是再不努力一把,以后可怎么办呢?”
三皇子:……
胖友,你这个剧本是不是拿错了?
讲道理,就永平王世子刘修的那个态度,想也知道,哪怕是刘侾父母作古以后,他的日子也不会差的。即便不提世子刘修,单说他们那一房好了,二房的嫡长子刘仁对这个亲弟弟也是掏心掏肺的,只是因为前头有个刘修顶着,身份地位才能都远不及刘修的刘仁,就显得没那么出挑了。
还有啊,别忘了刘侾还有个大美人妹子,那可是已经跟安平王世子定亲,并且来年开春就要成亲的。
等于说,刘侾不光有个未来的永平郡王堂哥,还有个未来的安平郡王妹夫。
再不济,这不是还有他这个发小吗?三皇子当然不是太子殿下,但太子是他嫡亲的哥哥啊!哪怕现如今他只是区区一个郡王殿下,还是没实权的那种,但想也知道,等他老子百年之后,他怎么着都能混个亲王当当的。
怕啥啊?
三皇子很是认真的打量着刘侾,但因为刘侾是真的满脸复杂,就感觉吧……
反正挺微妙的。
试想想,混世大魔王刘侾准备头悬梁锥刺股的用功读书,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对吧?
这个时候,三皇子还没意识到,他的好胖友即将从人人畏惧的南陵郡第一混世大魔王,转型成老少皆宜笑口常开的谐星了。
幸好他还不知道,不然估计这场酒宴,他俩就准备割袍断义了。
**
永平王府里发生的事情,没几日就传遍了南陵郡的大街小巷。
其他人的消息铁定不如圣上灵通,但没关系,早晚的事儿嘛,反正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永平郡王认了个乡下来的老太婆当干娘。
这消息可比永平郡王认了个小姑娘当干闺女刺激多了。
兴许香艳程度远远不及后者,但从趣味性、可谈论性而言,却是要强上太多太多了。
很快,南陵郡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个酒馆食肆里,就开始了多个版本的同人小说演绎。什么样的解读都有,乃至最后上升到了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
反正就挺上头的。
可别忘了,今年就是科举年,来年二月里就要考会试。
又因为南陵郡是位处南方,在江南这一带,冬天冷归冷,但下雪这种事情就是传说,十年都不带摊上一回的,就算摊上了也不用担心,雪下来了,然后就没有了。
既没了大雪封路一事,就很方便其他地方的学子往南陵郡赶。像杨冬燕这样早不早的就赶来的,到底还是少数的。尤其本来就在南方的一些学子,他们都是慢悠悠的过来的,考虑到年后出门到底还是有些赶的,多半都会在过年前赶到南陵郡。
于是,就出现了相当神奇的一幕。
当那些外地的举人终于赶在年前到了南陵郡后,才找了个地方落脚,就听到了各种版本的认干娘故事。而且,甭管是哪个版本,有一点是不会变的。
那就是主角。
故事里有两个主角,其一便是认干娘的永平郡王,其二便是那个干娘。
严格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认了干娘的除却永平郡王之外,还有刘二老爷。甚至于整个永平王府都被拖下水了,包括世子刘修在内的第三代,全都认了干祖母。
但是,等消息传开后,却发现在整个故事里,没有自己的身影。
我的故事里没有你。
这是多么令人庆幸的消息啊!
反正几乎所有的说书人,都是针对永平郡王展开的故事,对于永平王府的其他人来说,那是真的非常庆幸,尤其是王妃等人。但在刘二老爷听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为什么故事里没有他?
是他不配吗?
配不配的那不重要,反正就在一团热闹之中,杨冬燕她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