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皇以间之(第2/3页)

“咱们樊楼讲的是信誉,小底哪敢骗客官砸自己招牌呀。”

“你下去吧。”

“好嘞,几位客官慢用。”

祁六走上前,“官家,这些菜和酒先让小人试一遍吧。”

“无妨,光天化日之下谁还敢投毒不成,你和子固也都坐下吧,你们都是我最亲近的人,出了禁中就不要拘泥。”

两个人相顾对视犹豫了一番后缓缓坐下。

卫桓斟了一杯酒,尝了一小口觉得没问题后才端给萧幼清,“姐姐尝尝这个酒,比吐蕃王进贡的味道还要好些。”

“甘而不饴,不会生腻。”

“禁中照西域之法制此酒,味道却始终不能及。”

“六子。”

“官家。”

“一会儿到柜台前时多付些银两。”

“是。”

“姐姐再尝尝这橙子里的蟹肉。”

---------------------------------

一直到深夜,马车从樊楼离开至楚王府门前,正门没有关,面住着打扫及看守。

皇帝继位之初便有大臣提议将潜邸改建为宗教寺庙但遭到了皇帝拒绝。

主管亲王诸宫司的内侍仍留在府邸,皇帝本以他年事之高特在皇城附近替其购置了一处宅子赠予,然其不愿接受而请旨留在潜邸内看守。

“李翁近来可好?”卫桓扶起老翁。

“蒙官家惦记,小人一切都好,”老翁看着皇帝只带了两个内侍便担忧道:“官家与圣人夜里出宫怎也不多带些人。”

“无妨,我就是在禁中呆的闷了才与娘子一同出来,不想声张。”

王府内的陈设还和她离开之前一样,除却一些东西都搬进了大内,其余一切如旧,“已有小半年不曾回来看过,李翁将潜邸打理的很好。”

“小人知道圣人喜爱海棠,花苑里的海棠如今也都在,只是前几日大雪官家运回的那株海棠折了几枝丫。”

内侍提着灯笼进入一处院落,取出灯笼里的蜡烛将院子里的石柱灯纷纷点燃。

冬日的园子略显孤寂,六合萧条,严霜凛冽,只有几枝红梅独自绽放。

“每年春季这院里的海棠最是好看,官家赠予圣人的这颗海棠比东京城里其它的海棠树都要开的早些。”

“恰好三娘的诞辰是在花开之时,到时候我们再来。”

“好。”

---------------------------

正月十五至上元,一大清早便有官员登上宣德楼及朱雀楼向百姓传达诏令。

“干元二年正月十五上元至,新君即位,普天同庆,天子与民同乐,上元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门不禁,至十七日开关扑三日。”

上元灯会,宣德楼门前是每年至上元最热闹的地方,沿中轴正对御街两侧的长廊下都有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表演。

“那是真剑吗?”带帷帽的少女挤入围观的人群中看着一名壮年男子表演吞剑惊讶的问道姊姊。

“是否真剑都是人家讨生计的本事。”

“哦...”

少女拉着姊姊在御街两旁这里走走那里逛逛,眼里的星光就没有消过,“阿姊快来,这里有药法傀儡。”

竹竿架上绑着几个牵丝傀儡,竹竿的顶盖上则放置了许多焰火,“这火戏要晚上看才精彩,还请诸位入夜到我这儿小摊子上捧场。”

少女嘟着嘴,“什么嘛,原来只是摆出来看看不放的。”

“好了,你也玩够了,咱们回去吧晚上还要陪爹爹出来呢。”

少女便抬头望向正前方的宣德楼,楼前搭着一个极大的灯山,锦旗正对宣德门,“听说今夜上元官家会和圣人一起出城看灯山到城楼上和百姓道贺。”

“是吧,到时候咱们家也要在城楼下陪驾。”

“那样就可以在楼下看到官家了。”

女子拉着妹妹的手往停靠马车的巷子走去,“你就这么想看到官家?”

“难道姊姊不想么?”

“我...”

“文英。”

少女撒开姊姊的手跑到喊话女子跟前,“妙仪姐姐,上元安康。”

“上元安康,如英也是跟着姊姊来看这灯会的么?”

少女点点头,太常寺卿何氏的三女儿何文英摇着头无奈的走下,“她这个孩子玩儿起来便要忘记归家,今夜的灯会鸿胪寺也是要出席陪驾的吧,妙仪姐姐会与刘少卿一同到宣德楼下么?”

“爹爹说圣驾会出城,届时群臣的家眷也要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