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克定厥家(第3/4页)

建平八年三月初,皇三子赵王大婚,三司从国库抽出一部分预算,皇帝又亲自格外恩赏了赵王府,王府备聘礼纳征。

请期时的准备的相关事宜及预备的冠服与楚王大婚时一样。

由吏部司封司造册,册李氏女为赵王元妃。

大婚当日,天子下旨停朝五日,宫中设大宴庆贺并赐赵王府九盏宴。

山阴伯爵府的祠堂内,头戴花钗冠的赵王妃未见喜笑而有泪从眼眶流出,泪水与那眼角的粉黛融在了一起顺着脸颊流下,滴在翟衣上。

“爹爹,儿不想嫁入赵王府。”

山阴伯称病未来送嫁,故而祠堂内主持的是赵王妃生父,乐平开国男李孝义。

“皇命难违。”李孝义叹摇着头,“汝往王府,不比家中,当谨言慎行,恪守本分,夙夜无违命。”

厌翟车停在山阴伯爵府的大门口,赵王下车入内,宾客皆起身行礼,直到入堂却扇,隔着九旒冕上摇晃的九串垂珠,他看到了王妃脸上明显的泪痕。

虽只见过一面,可也将她的容貌就此记下了,就在众人都在提心的时候,赵王并未发怒,也未问话,而是照着礼仪将人牵走。

一直到互拜礼,所有相等的礼仪,分毫不差,卫允盛并未以自己是亲王之尊而高人一等,也没有冷言冷语相对,等酒宴散去后还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才入内。

女史想要吹烛,被赵王劝住遣退,随之缓缓走近床榻,看着榻上坐着的人仍是一脸忧愁,遂挑眉问道:“为何哭?”

“为什么是我?”李氏倒也极为大胆,红着双眼直言道:“就因为楚王娶了萧氏吗,所以你...”

“所以换.妻吗?真是笑话!”冷语后,赵王旋即又缓和下,“本王不需要拿谁去激怒谁,本王做事,向来都有自己的打算,更不会后悔。”

“那又为何偏偏是我?”

“你不想做本王的元妃,难道还想着做楚王的妾吗?”

李氏侧过头,“我虽卑贱,但就算是为道为尼,也不予人为妾。”

赵王皱起眉头,“卑贱这话,以后就不要说了,你是本王的王妃,这天下的女子里,除了君主的妻室,便属亲王之妻最为贵,本王希望你记住。”与臣而言,天子与太子皆是君主,“你是本王的妻。”

李氏转头看着赵王,“你不该有恨吗,就因为萧氏一人,才造成如今。”

“本王不会将这些琐事带到后宅里来,也从不与柔弱的女子计较,外朝之事与你无关。”

“你是本王明媒正娶的元妃,今后其他事就不要再去想了,本王会对你好的。”

“当然,本王也不需要你感恩戴德,只要你听话,本王不会亏待山阴伯爵府。”

建平八年三月九日,举行殿试,于大内崇政殿,皇帝亲临试进士。

即在殿内复考一遍省试内容,考试完毕后将所有试卷弥封,由誊录院派人将殿试卷子抄录,最后交由考官审阅。

考官阅定后取名次较前者送呈皇帝御览。

崇政殿内阁。

“陛下,这些是今年进士科名次靠前的举人,请陛下御览。”考官们选定后将试卷上糊名的纸张揭去,送呈皇帝。

皇帝拿着其中一份挑选出的策论,看到上面的人名及地名时眯起了双眼。

同平章事站在一旁大惊,“陛下,这?”

“礼部怎么如此粗心大意,陛下,要不要唤礼部侍郎入殿问话?”

皇帝抬头,浅浅一笑,又拿出另外一份卷子,反覆斟酌着,“这二人的策论朕都喜欢,难分伯仲,但是总要分个先后,状元郎只有一个,还真是叫朕为难啊。”

两位知贡举相顾无言,猜不透皇帝在想什么,吕维便躬身道:“陛下,据老臣所知,这个人是江陵来的解元,且在贡院的四场考试中都名列第一。”

“全部第一吗?”皇帝顺着胡须,转头看了一眼同平章事,旋即低头看着卷子赞赏道:“既如此,朕也不能夺了这个彩头,看来朕治下,也要出一个文穆公了!”

“臣等贺喜陛下!”

官员打开空白的黄纸,双手奉笔墨。

“那这一甲的第三名?”同平章事又问道。

皇帝看了他一眼,旋即瞧了瞧其他誉录的卷子,深思了许久后沾墨挥笔亲点了三名一甲进士及第的人选,并为其排列名次,“余下的二三甲进士排名,就由你们二位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