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布屐麻衫我自甘(上)(第4/6页)
想起母亲在我进宫前说的话,她说我太过纯良,心太软,见不得别人待我好,更看不得别人受苦,这样在那深宫中是要吃大亏的。可是,这生来的东西,如何去改。
也许,如果我没有出宫,很多年后会被那里历练得铁石心肠,心思缜密,虚与委蛇,曲意逢迎起来。
只是那样的女子,却又是我最不齿的。唯一的方法,只有离开吧,就像如今这般。
如此,现在的状况,与我,也是适得其所吧。
那晚,我们聚在黄大哥家吃晚饭。因分了肉,黄婶又买了菜,因此十分丰盛。
黄婶举起一杯米酒对我们说:“谢娘与谢郎能够再相聚,真是老天眷顾。婶在这里祝你们夫妻和和美美,幸福平安。”
我与羲赫相视一笑,举起了酒杯:“多谢黄婶。”
“谢兄弟,我也敬你一杯,你身手真好,若是你愿意,可以教教我吗?”黄大哥也举杯敬羲赫。
羲赫点点头:“其实弓箭这东西,讲究熟能生巧,黄大哥若感兴趣,我自然可以教你。”
黄大哥憨厚一笑:“那我先谢过了。”
他又仔细看了看我们说道:“要不是我娘说你们的事,我怎么也不能将你们想象成我们庄户人家。”
黄婶也点点头:“是啊,谢娘你们看起来,可比李老爷家的人还要有……”她想了想,似是终于想到一个词:“还要有贵气。”
我一惊,但也并不吃惊,毕竟曾经近二十年的生活的印记,是抹不去的。
羲赫谦逊一笑:“我家中虽不富贵,但也算殷实,祖上又重读书明理,可能会与一般人不太一样。”
黄婶似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如同讲趣闻一样讲给我们。
“今天我去李老爷家,他们将要搬去京城了。不过这村中有幢宅子,便托我问问,村里有没有人想买呢。”
她刚说完这一番话,黄大哥先笑起来:“娘,是村头那间吗?咱村里谁买得起哦。”
黄婶知道我不清楚,便对着我道:“李老爷本就嫌这屋子建得偏僻,他们平日也就是夏天来住一住。我想,他也就是随口一说,这黄家村里个个都是贫苦人家,谁能买得起哦。”
之后解释道:“不过却是个好地方啊。屋前是一汪湖水,后面是青山。要说有钱的老爷就是和我们不一样。那屋子周围多美,却不是农家住的地方。”
我搁了筷子问:“黄婶为什么这样说呢?”
黄婶笑着看着我:“这屋子在村头那座小山的另一边,这小山与后面的大山中间是一条小河,这屋子建在河的那一边,中间是条竹桥。屋子后面就是山了。没有可以种庄稼的平地。若是庄家种在村前的地里,虽然从那里过来也就两刻钟,但是每天一出一进很是不便,自然不如在村中方便。不过离官道近一些。改日我带你去看,真是一处好地方呢。”
我点了点头,羲赫看了我一眼,对黄婶说道:“黄婶,不知明天可否带我们去看看?”
那屋子半临在水上,前面是一汪碧水,远远的在两山开阔处浩渺成一片。屋的两侧是平整的草地,屋后一大片低矮的树木,照黄大哥的说法那都是果树,不远还有高大的玉兰,挺秀的樱树,水边还有几棵垂柳。
屋子是用竹子修建而成,不大,屋檐廊角上都挂着铜铃,风吹过时,一片晶莹安和的声音。屋前同是竹子修成一道平桥,自然纯朴的点缀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我闭了眼,仿佛看到这里的春天,桃李芳菲,柳杏暗吐,风动梨花,淡烟软月。
我与羲赫相视一笑,羲赫对黄婶道:“黄婶,不知村里可还有土地或者房子卖?”
黄婶摇摇头:“村里土地有人卖,但是房子却没有。毕竟都是几辈人在这里了,一般是不会卖的。”
羲赫看似惋惜地说道:“那我与谢娘若想长住,只有买李老爷这宅子了。”
黄婶一惊,旋即笑起来:“你们不走了?”
我点点头:“不走了。与其到人生地不熟的江南,这里更好。更何况,我相信是老天让我们留下的。”
黄婶念了句佛:“这是我跟谢娘的缘分啊。”
我微笑不语。
黄婶精神上了来,却又有担忧地对羲赫道:“这房子李老爷开价两百两,我明日去与他商量,多少银子你们觉得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