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4/17页)
“会的,一定会的。”卢女史想了想,迟疑的提议:“皇后,不若让那些疾医再给大少君的侍妾诊诊脉,安邑县主不是说了,服用红花可以暖宫吗?我们可以让那些侍妾试试看?”
因乐平是公主,要是乐平不愿意,谁也不敢提出让疾医给公主诊脉,而高皇后更不可能让疾医去给自己阿弟诊脉,所以卢女史就提议让疾医调养高元亮的那些侍妾。
“不用。”高皇后摆手,“元亮的长子,怎么可以由那些贱妾所出?”乐平给高囧的那些侍妾,其实也都是良家子,是元昭从几个依附于元家的小官员家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女儿,但因是给驸马当妾,所以都是庶女而不是嫡女。高皇后如何看得上这些庶女?对于元亮长子之母,她心里有了人选,但此事还需要慢慢打算。
随着京城气氛的暗流奔涌,高氏父子节节胜利的消息,连续不断的传回京城,高威父子三人一路奋勇杀敌,接连俘获羯族五个大部落,高元亮更是一口气攻下了武城,同时又和高威、高严三人配合,一举攻破了平城,就在三人整顿兵马,准备一鼓作气攻下白道时候,朝中郑启一道急令命令高威回京。这一命令让众人都摸不着头脑,连高威都摸不准皇帝的意思。
“祖翁,你说这次圣上莫名退兵,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陆希担忧的问道,经此一战,高家会不会风头太盛了?陆希原以为这次援军除了高家外,应该还有其他人,可没想到陛下居然让就让她家翁和大伯来了。可能高家作战能力是强,但大宋会打仗的也不止高家一家人,先不说太子妃的谢家,另外三个四征将军哪个不是随着先帝南征北战、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必要这么抬举高家吗?
“应该和高中护没关系。”施平倒是不怎么担心高威,这老头在官场上打滚了这么多年,心里门清着,只是高后无子,将来怕是有的闹,不过或许已经开始了……“听说这次上书弹劾的郎君的就有元家的人,已经被陛下训斥过一顿了。”
“陛下这是在制衡外戚吗?”陆希问,谢家、元家和高家同样都是外戚,比对起来,谢灵媛和元贵妃已生子,而高皇后并没有孩子,陛下这会是在给太子铺路吗?抬高家、压谢家和元家,让三家相互制衡,相互内耗?
施平迟疑了下,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写完后就把水迹给拭去了,但已经足够陆希看清了,陆希脸色微微一变,惊疑不定的望着施平。
“我也只是猜测罢了。”施平说着,这些年皇帝一直在不动声色的打压这谢家和元家,从谢药撤职后,谢家年少辈就很少能入中枢当职了。而元家底子薄,除了元昭和元尚师,也没有其他特别出挑的人,即使不用皇帝打压,等元昭一退,元家也坚持不了多久。皇帝的作为,施平并不奇怪,毕竟太子陛下个性过于优柔,有个过于强悍的舅家和岳家,并不是什么好事。但他奇怪的是,从今年九月开始,陛下已经呵斥了谢芳三次了,元家下属的几家附属的官吏,也有好几家被贬下去了。
而相对的陛下这些日子对高家的厚爱,让他隐隐觉得,这已经不算是在敲打谢家和元家了,反而是想让元家、谢家和高家形成一种制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三家相互牵制、相互内耗,没有一家可以独大。可以让太子登基后顺利的渡过最初时期,等新帝手握大权后,这三家外戚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这做法本身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陛下前几年也是一直在缓慢的为太子登基铺路。
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陛下连续的几件事似乎都做的太急了,如果是先帝施平不会觉得奇怪,可今上他并不是这种急性子,且他如今正值春秋鼎盛,太子年纪也不大,没什么特别情况,皇帝已经不会如此着急。加上他这次突然下令召回高威的举措,施平就忍不住怀疑京城是不是出事了,很大的可能就是今上的身体可能出问题了!
皇帝的健康是所有臣子最关心的事,但一般来说陛下的身体状况,除了几个最亲近的太医署官员外,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施平也不可能派人去太医署查探,他还没活够。可从平时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圣上似乎今年夏天开始,就一直有些小毛病,甚至还去行宫休养了一阶段。看来要提醒郎君谨慎行事了,施平若有所思,毕竟高家现在站在风尖浪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