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元初(第6/7页)
长公主一边心道果然如此,一边觉得心里十分绞痛。听广陵太守如此轻描淡写地所说,她几乎就要一剑劈了这人。若不是,若不是她不止有这一件事有疑虑……她强按下心里的怒火,道:“你为何肯听命于济南王?”
济南王苦笑了一声,道:“非是罪臣听命于济南王,是有人要罪臣听命于济南王。”他顿了顿,道:“长公主,罪臣乃是东海开阳人。罪臣求学之时家贫,父亲早逝,得了贵人资助才得以继续读书。等到为官时,祖父母先后逝世,又是贵人出钱为罪臣祖父母收敛入葬。之后罪臣守孝六年,还是这位贵人为罪臣开门路,让罪臣担任济南太守。便是如今,罪臣的寡母还在开阳住着。一为恩情,二为孝道,罪臣不得不如此。”
东海郡的曲阳、开阳、建阳三县,乃是福王封地。
长公主已经意识到了这位贵人是谁,但她仍然问了一句:“这位贵人,是宗室里的哪一位?”
“是福王。”
长公主皱起了眉头。她早在看到比沈湘江三王看着还年轻的福王就应该意识到不对劲的,据她所知,为了让代宗皇帝放心,福王从未习武过,甚至不肯读书,只知道吃喝玩乐,而被世祖皇帝斥为不学无术。既然只知道吃喝玩乐,那没道理仁宗皇帝都病逝多年了,福王的体格却仍然这么好。
怪不得,怪不得福王的酎金短了这么多,他对着皇位觊觎了这么久,准备了不知道多少东西,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如何不得意?他如何能不得意?
代宗皇帝还对福王稍作防备,但仁宗皇帝和先帝可对着福王半点防备都没有,仁宗皇帝只顾着盯着燕侯,先帝又是个甩手掌柜,她初掌权,哪里会想到福王有这等心思呢?广陵是富庶之地,前世蜀国公夺位又是否得了福王的助力呢?
“福王为什么要你去做这件事?”
“罪臣不知。”广陵太守道:“罪臣只能听命于福王,其余一概不知。”
“你还知道什么?哪怕是一些蛛丝马迹和猜测。”
广陵太守对着长公主伏地叩首,哀求道:“长公主,请您一定保全罪臣寡母。”
“本宫一定。”
“罪臣猜测,福王应当想要离间天家与皇家的关系。”广陵太守低声道:“顾太守病逝之前,福王就曾遣人送信给罪臣,让罪臣早做调任广陵的准备。从此推断,罪臣以为,杀害洪家满门或许也是福王一手推动的,让鲁王府与天家离心,与先帝离心。”
长公主的身体猛地晃动了一下,她感觉大脑一阵眩晕,几乎要站不住身体。她道:“还有什么,一一说来。”
“罪臣曾经去往福王府,拜见过福王世子。那时福王世子喝醉了酒,曾说过一句,便是曹王,也不过就是一条命罢了。”
一条命,好一个一条命罢了。
长公主脸色煞白,几乎要晕倒了,强撑着扶住桌子吩咐道:“唤燕侯进来。”
燕赵歌一直站在外头,只隔了一道屏风,什么都听得见,听到声音不等宫人传话,立刻跨步进了御书房,看到长公主脸色吃了一惊,连忙将长公主扶到榻上坐着。
长公主心神耗费太多,靠着引枕,低声道:“你替我问。”
燕赵歌点点头,看着广陵太守,沉声道:“曹王是怎么回事?”
“罪臣不知,罪臣只听到这么一句话。”
之后又问了些别的,广陵太守皆一一作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将问过的又问了一遍,回答稍有不同却没有出入。燕赵歌看向长公主,长公主微微点了点头,燕赵歌便让广陵太守将这些事都写在纸上,又让他按了指印。
“事关洪家一百余口性命,又涉及到曹康王。你既然从礼王世子口中得知曹王,便应当知道曹康王是哪一位,于天家又有多重要,此事事关重大,我若放了你出宫,福王一定会暗害于你,最后死无对证,就如同你曾经做的那些。”燕赵歌道:“我将你送进锦衣卫昭狱,锦衣卫皆是我的人,便是苍蝇也插翅难逃。此举是为了保住你性命,并非是为了将你拿住问罪。”
“罪臣明白。”广陵太守将官帽脱下,又解开腰间的绶带和装着官印的鞶囊放在地上,低声道:“锦衣卫拿人问罪,是从不需要解释的。等此事了解,罪臣便自杀谢罪,请您保全罪臣寡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