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4/8页)

她看着他的笑脸,冰雪消融,她的心也跟着敞亮起来。

一个人的人生,兜兜转转,踏破千重浪,也许只因为要和那个对的人相遇。遇见了,甜也尝了,苦也尝了,那才叫圆满。光让你幸福,完了不知道珍惜,那不好。所以老天给你安排,这截艰难点儿,那截又舒称点儿,两下里相抵得过,便是莫大之喜了。

——完——

番外:

祁人没有及笄的说法,反正过完十四岁的生辰,就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祁人姑奶奶不吃干饭,也帮着家里操持打点。海兰从能识字起就看账册子,她阿玛管着皇上的金库,官职不大,却是十足的肥差。北京人一提仓索家,都竖大拇指,对他们家的评价无外乎两个字——肥,阔!一个朝廷官员,整天金子打手上过,不受浸淫的很少。谁不愿意过好日子呢。她阿玛是个很审慎的人,账册子有两本,一本明的一本暗的。海兰比海惠机灵点儿,帮着阿玛滕抄新进的款项,专管那个暗本儿。

人呢,哪儿缺失了,就爱从哪儿找补回来。她家境好,钱有的是,就是阿玛的官衔上不去。也不敢花钱买官,怕给人拿住,到时候大官做不成,还把家底子掏空了。她阿玛也看得开,常说多大的本事做多大的官儿,他就是个帐房的料,给个大学士他当不了。既然自己不成就,得指望下一代,得和正经官员家结亲,要不一辈子是个管仓的。

权势和金钱永远分不开,有钱的找靠山,有权的找金主。她阿玛有个户部的朋友,一回上家吃席见到了她们姐俩,说两个姑娘长得不错,保个媒吧!把海惠说给了领侍卫内大臣家的公子,她呢,给了都察院御史家的三爷。

三爷叫汝俭,他们家排名字挺有趣,姓温,温良恭俭让。可惜最后一个算错了,来的是个姑娘,让字就空出来了。二品官员的儿子,落地就是侍卫。从小伴着皇子们读书习武,大点儿基本都分派出去,这类人天生官途坦荡。海兰也忧心,当初极力不赞成,高攀人家,回头让人嫌铜臭,怕热脸贴冷屁股。可是担心很多余,两家相谈甚欢,商议着等海兰过完了生日就下定。

小定那天,海兰第一次看见了汝俭。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不是街面上浮夸拿架子的少爷,往那儿一站,身板笔直,劲松似的。练武的人,沉得住气,眉眼间有坚定的光。瞧人大大方方,笑容也很温暖。但毕竟才比她大一岁,故作老练之余,一个错身,就见他慢慢红了脸。

海惠有点羡慕她,“温家三爷真不错,我瞧挺好一个人,不像我给的那家,儿子脑满肠肥,我实在不大称意儿。”

海兰这么一听,暗地里有小小的欢喜,扭捏一下说:“哪儿好了,也就平平常常。人胖点儿有福气,等将来自己持家操心了,自然会瘦的。”

不过两门亲事摆在一起,谁高谁低确实一眼就能看出来。汝俭比海惠给的那位爷更活络,过了定,隔三差五登门拜访来。天儿热送果子送冰;天儿凉了,送羊肉送海参,很懂得讨丈人丈母娘欢心。

他来了,偶尔也见上一见。上后边花园里,在临水的回廊上,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两两相对,很觉不好意思。

爷们儿总要主动些,他就硬着头皮和找她说话,“秋狝的时候我要随扈,承德那儿有片围场,野味儿多,你爱吃什么,我给你捎回来。”

她抿嘴笑了笑,“我不要吃的,你给我带只小兔子吧,我想养。”

他说好,后来揣在怀里带回来两只,说一只太寂寞,两只可以做做伴。

情窦初开的感情最美好,有候觉得成亲的日子定得太远了,一心想和他天天在一起。他常来,她远远看着,心里就觉得有了根底。有一回她临王羲之的字,他在边上看着,趁左右无人,偷摸着亲了亲她的脸颊。

没有什么惊涛骇浪,他们之间的相处也和别人一样。就是不能常见,婚前的规矩还是要守的。他说:“我每天下职从胡同经过,你站在楼上瞧着我,见一面我也足了。”

她心里暖暖的,牵着他的手喃喃:“还有两个月。”

他故意逗她,“什么还有两个月呀?”

她笑着捶了他一下,“还有两个月海棠花儿该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