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3/3页)

赵疏桐得知村长的打算,让赵贵送回去二百两银子,算作是他和赵老汉修祠堂的份子。

*

石台村献红薯产生的巨大轰动,柔妃娘家人心动不已。刘珏上次请求负责推广玉米的折子没有批下来,又联和了朝中好几个大臣,向皇帝请求推广玉米的事情。

但皇帝的计划里推广玉米要在一两年之后了,再次拒绝了这次的上书。

京城百姓对忠孝村献红薯的事情也是议论纷纷。

“忠孝村才种了一年多的红薯,当初几百斤的红薯变成了四百万斤。”

周围的人纷纷吸气。

“这么多红薯说捐就捐了,大气。”有人竖着拇指道。

“一亩地就能产三千斤,这红薯多赚钱,你说我去忠孝村买些红薯回来当种子,他们会不会卖。”

“不会吧,现在西北还不够种的。”

“怎么不会,之前是西北不够种,皇上才没有让民间种植。我听我在禁军中的亲戚说,朝廷给西北那边陆陆续续送过去上千万斤的红薯了,西北只有六百万人,足够他们种的了。等再收获一两季,西北就不会再有人饿肚子了。”

“红薯推广靠朝廷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巨大,必然会允许买卖,让商人将红薯给带到大齐各处的。要是现在能买到红薯种植,还是有的赚。”一位颇有见地的先生道。

一些觉得有理的人纷纷点头,想去忠孝村哪里碰碰运气,买些红薯回来。

衣锦归京的裴旭刚进入京城,就听到城门口小摊上的议论。

“油墨,去打听一下什么事情。”

“是公子。”

裴旭的小厮不一会儿将事情打听清楚了报给他。

裴旭没想到,他只离开短短半年,他小叔叔不光当阿姆了,小叔父的乡亲更是联和起来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不知道他小叔父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过,裴旭现在没工夫理这些,他好不容易以倒数第二的成绩险险考上了秀才,急着回去把自己的素荷冠鼎还有牡丹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