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4页)
扶苏见这种情况,暗自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场雨的关系,导致小皇妹说的那件异宝变得虚弱,故而更加急需日照?所以这三日才会反弹,变得更加炎热难耐。
就在百姓们没了水苦着脸自发每日三炷香地叩拜天地求雨时,郡守府发出公告,除了张贴出来,还挨家挨户去通知了祈雨消息。
“什么?小公主求雨?!”
“公主才三岁?给咱求雨??官爷没搞错吧?!”
“是不是听岔了?怎么可能呢?公主一个奶娃娃这个时候不添乱就算很乖了,让她给咱求雨这不是为难孩子吗?”
“就算咱们着急,也知道这事儿行不通啊!喊大公子来还差不多!”
自古以来皇室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家,是精神领袖一样的存在,古有御驾亲征,引得百万军民士气大振等等之类的说法,起的作用并非是皇帝有多么厉害的武力或军事才能,更多的是起到了一个精神领袖的作用。
在祈福求雨一事上也是如此,让皇帝的子女来带头祈福同老百姓们一起求雨这是美谈,也是在如今的境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无论有没有求到雨都能安抚老百姓的心,让他们知道皇室并没有放弃他们。
身为陛下长子,扶苏公子来求雨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了,一来扶苏公子贤名远播,爱戴者众多,能力又出众,人们信任他,二来他是个实打实的成年男子!
小公主才多大?
疯了吧!她才三岁,让小公主来承担这么大的重担压力,郡守府怕不是病急乱投医傻了不成?
就算是日子难过成这样,老百姓也不傻,稍稍一想,就觉得杨郡守怕是因为这么日子压力太大得了失心疯。
要不就是故意的,想把压力转移给一个三岁的奶娃娃,反正这个奶娃是个公主,就算求不来雨她年龄和身份摆在那儿,谁能怪她,谁敢怪她?
“阴险!太阴险了!没想到杨郡守是这样的人!”
“唉,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扬大人果真是人不可貌相,都说是憨厚爱民的青天大老爷,没想到也搞当官的那一套,危急关头,跑得比谁都快,把一个奶娃娃推出来算怎么一回事儿?”
“早先杨郡守来咱这儿当官儿我就打听了,原配夫人早早去世,还没一儿半女,至今还没续弦,我就瞅着,这是个好官儿啊,本想把我那八姑姑的闺女介绍给他,让他老铁树开花儿一回,如今想想算了,这原是个外憨内奸的,是老夫看错他了。”
“唉,谁说不是呢?”
“当官的真不要脸!”
“这事儿大公子知道不?等见着大公子咱们定要告上一状,小公主是他妹妹,他能不管?”
一同去城中广场空地准备祈雨事宜,从这儿路过的杨郡守大人:“……”
两个司礼监幸灾乐祸看了他一眼。
杨郡守:“…………”这明明不是他的意思!是公子的意思,是公子啊!!!
无论这事儿有多荒诞有多儿戏,祈雨还是要开始了。
城中通知到的百姓都来了,能不来吗?人家杨郡守大人发出的府文公告里说了皇帝陛下下的圣旨里就有说公主被封了福娃,专门祈福来的,也就是说这也是皇帝的意思,就算对父母官有质疑,一听是皇帝的说法,还是过来了。
来是来了,只是有些意兴阑珊,稀稀拉拉的人群不规律地站着,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讲“悄悄话”有负责巡逻治安的士兵听了几嘴,全是说杨郡守坏话的,他嘴角抽搐了下,同情地看了眼正在高台上指挥的杨大人。
父母官做到这个份上……真的好惨一官儿!
吉时快到的时候,临时搭建的祈雨坛搭好了,高约两米的木台子,上面放着一张矮矮的长桌案台,后面跟着放了个高高的圆木块,四周四个角落各放了个火盆儿,正熊熊烧着火。
两个司礼监准备了一些黄符纸、纸钱,上面画的乱七八糟的图案百姓也看不懂,但瞧着像那么一回事儿,有模有样的,两人穿了专门的道袍,神情肃穆,站在高高的台子上配合上那些道具,仿佛跟真的一样。
只是仪式感再强,再逼真也引不起这些“见多识广”的代郡百姓的敬畏了,早在这两位来到代郡的时候,他们就无数次见过这两位祈福了,那是丁点用都没有,刚开始老百姓还抱着期望呢,还经常跑这儿来围观,同他们一起求雨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