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努力不如躺赢(第3/5页)
历史上英国的迅速崛起称霸地球,是靠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提供了原材料以及消费市场。
历史上美国在二战后的称霸地球,除了自身外,还把南美洲,欧洲以及其他诸多地方帮在了一起。
但是大楚帝国不一样……虽然大楚帝国也有诸多海外领地以及殖民地,也控制了印度和非洲,这些地方也有很多土著!
按照道理来说,大楚帝国也是应该靠着这些地方的原料和市场进行称霸的。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为什么?
很简单,大楚帝国本土区域里拥有足足五亿人口,同时本身还是当代唯一个工业化国家,民众的收入看似很低,生活水平不咋地,但实际上能吊打其他土著国家的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楚帝国本土区域拥有五亿高消费能力的人口,其人口总数超过全球其他土著总人口,而消费能力更是远超这些土著人口。
虽然没有具体数值,但是可以从棉纺行业里的总产量以及出口比例看的出来,大楚帝国每年生产的海量布匹里,出口到各土著国家里的布匹数量,还不到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布匹,实际上都是被楚国人自己给消耗掉了。
而布匹这玩意,还是属于比较特殊,比较很容易出口的工业化产品。
如果是换成其他工业商品,那么可能全部市场都是在国内……
所以历史上的一些工业国家,是靠着出口商品赚取外汇来提升国家实业……但是大楚帝国并不是这样,大楚帝国是靠着给自己的民众生产产品来提升国家实力的。
那些海外殖民地以及各土著国家的存在意义,大概率是提供各种工业原材料以及农产品,并不能帮大楚帝国消耗多少的工业产品。
因此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内需经济才是巨无霸,外需经济只是点缀……
当然并不是说海外殖民地以及那些控制的土著国家不重要,实际上也挺重要的,尤其是在提供工业原料以及农产品上。
但是土著消费能力就太差了,想要赚他们的钱不容易……
纵观整个帝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海外战略,就是大楚帝国用绝对的军事实力为支撑,用极少量的工业产品换取各土著国家里的海量工业原材料以及农产品,最终这些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绝大部分都会被楚国人自己消耗掉,只有少数原料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被返销到土著国家以平衡贸易逆差,由此形成一个经济循环。
大楚帝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旋涡,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原材料和农产品,以提升本土的生活水平。
要不然,你以为大楚帝国是靠什么把人均粮食水平提升到现在的三百八九十公斤的水准?
光靠本土中原十八省的那点地方?
怎么可能……
就现在的农业生产技术,就原来的那点破地方能养活五亿人都够呛,更别说把人均粮食水平提升到人均三百八九十,直奔四百公斤大关去了。
无数出海的商船乃至客轮,最后返航的时候基本满载各种工业原料或农产品呢。
所以,大楚帝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就是松江城不仅仅是普通的工业城市港口那么简单,同时松江城还是大楚帝国里最大的粮食集散地……每天都会无数的从海外返航商船满载粮食运抵此地。
同时还是大楚帝国里最大的棉花集散中心,布匹集散中心等数十种大宗物资的主要集散中心,因为这里大宗物资汇集,为了满足商人们的需求,大楚帝国金融管理机构,在把股票交易中心从金陵城搬迁到松江城后,又在松江城设立了第一家大宗货物的期货交易市场。
这样的城市里蕴藏的机会太多了!
而在本土地区里,松江城的机会众多只是其中一个最为显眼的一环,同样属于超级大城市的还有广州和天津,还有其他诸多普通一些的大城市,如汉天,苏州,应天等等。
在广阔的本土地区里,依托众多的高消费人口,从全球范围汇集而来的丰富物资,让本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
至少在宋二牛看来,本土的发财机会可比美洲那边多多了,而且一旦能够做成功可就不是什么一两百万身价的事,而是上千万身价甚至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