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新旧交替的新时代(第3/4页)
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国民政部承顺二十五年发布的调查统计报告里,大楚帝国的人均寿命依旧只有四十五岁。
而大量的工人平均寿命还要更短一些,只有四十岁左右……嗯,活的还没农民久,这是早期的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人们的平均寿命还不如同时代的农民……当然,这个农民也特指该工业国里的农民。
如果工业国的工人和同时期处于农业时代的的他国农民对比,那么还要是好很多,因为农业时代里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几岁的……而收入上更是没法相提并论。
大楚帝国里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比其他农业国家里中小地主的收入都要多!
如果是技术工人,那么以他的收入跑到扶桑或南洋等地去,妥妥就是富豪……
平均寿命这一点,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民生水平,罗志学也一直致力于想要提升大楚帝国子民的平均寿命。
效果当然有,这二十多年来大楚帝国的子民们,其平均寿命已经从三十岁左右,提升到了四十五岁,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是对于罗志学来说还是不够……他也不强求人均寿命能够达到后世所熟悉的七十多岁的水准,但是好歹也要达到六十岁左右吧?
毕竟大楚帝国里的四品及以下官员,包括各类教育和医疗还有官办企业的官员或雇员们,他们要到六十岁才退休呢,其中重体力,危险岗位的退休年龄早一点,但是也要到五十五岁。
也就是说,大楚帝国的平均年龄连退休年纪都不到……实际情况是哪怕是生活条件更好的中低级官员们,其实相当多一部分也活不到六十岁……
这就很扯淡了。
而平均年龄受到粮食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双重影响,而这两大事务也是罗志学最近几年来重点关注的事务。
老早就开始搞普惠性医疗,大力创办医学院,对民间的大量现有的郎中进行业务培训呢,并建立大量的官办医疗机构。
到目前为止,大楚帝国里的每一个镇,都拥有最少一所官办医院,虽然规模有大有小,医疗能力有强有弱,规模小的甚至可能就只有一名医生坐诊。
但是至少做到了每一个镇都有这么一家官办医院,而且收费也不贵,大病治不了,但是寻常的常见小病还是可以治的。
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很多人也不愿意去看病……生病了就硬扛着,扛不住了才去医院,但是这个时候往往也就救不了了。
毕竟这年头大楚帝国的医疗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现代医学理论还差了些,而现代医学理论下的药物更是没几种,大部分疾病还是依靠着传统的经验医学去治疗,至于手术之类的就更不好搞了。
因为没有抗生素……动过手术后会不会被感染,感染后能不能活下来全靠命!
大楚帝国里的药物研究非常的艰难……哪怕是罗志学已经把自己还记得的有限的数种药物的情况告知研究人员,他们去寻找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大楚帝国的药物研究人员依旧没能找出来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你说青霉素?罗志学只知道这个名字,但是他跟研究人员说这个名字的时候,人家研究人员都是一脸楞逼的,你这青霉素是啥玩意啊?
后世的你,不是医学相关的从业人员,现在不去百度的话,你知道青霉素的详细制作步骤吗?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东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别说抗生素了,其他一些化学药物的研究也非常的困难,研究人员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各种试验,从各种化合物里找到能够治病的某种成分,然后这种成分的副作用还不能太大。
因为困难,因此很多大楚帝国的医学人员人员,试图从经验医学里打破突破口。
他们把经验医学里的各种植物或矿物质的药物进行整理,然后挨个进行试验,找出某种植物或矿物质对某种疾病的明确疗效,然后再试图进行提取……可惜提取的过程也很难,提取后如果想要进行人工合成并大规模生产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大楚帝国使用从南美引进的金鸡纳树治疗疟疾已经十几年了,也有很多人员试图搞明白为什么金鸡纳树可以治疗疟疾,并把其中的有效成分给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