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李氏制铁的野望(第4/5页)

这个过程里,一大堆当地的制铁家族过于贪心,也缺乏对大楚帝国的敬畏,采取了以次充好等情况,最终被抄家……

而李氏家族却是本本分分,或者说没胆子搞以次充好的事情,而这也迎来了大批的武器订单。

靠着军方的武器订单,李氏家族迎来了第一波发展高峰,从军方手里赚了大笔钱。

后来随着工业部在广州地区的各工厂陆续建成,武器订单减少后,李氏制铁公司又开始主动转型,或者说回归老本行:炊具以及农具等铁制品。

这又被他们抓住了一波重要的机遇,当时的大楚帝国正在展开农业发展计划,对铁制农具行业进行了比较大的扶持和补贴,再加上李氏家族还积极联系各大海上武装贸易公司,扩大出口份额。

这又让他们获得了第二次的发展机遇!

这个过程里,他们彻底把武器的生产业务打包转让给了两广武器公司,也是大楚帝国在南方地区里的唯一一家综合性的武器公司。

大楚帝国在统一后,对众多国防工厂进行了整合管理,以地理、行业为主要划分,先后设立了汉天武器公司、江南武器公司、陕甘武器公司、河北武器公司、东北武器公司、两广武器公司一共六家大型的综合武器公司,此外还有军民两用的部分大型企业,比如松江海军造船厂、广州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大冶重型机械公司、镇江重型机械公司等。

两广武器公司,则是成为了南方地区里最大的武器公司。

李氏制铁就把他们的武器业务打包出售给了两广武器公司,如此……大楚帝国里最后一家民营国防企业也就成为了历史,全面退出了国防市场,继而全面转向民用市场。

趁着在农具以及炊具还有出口市场上的优势,李氏制铁公司迅速积累了大批的资金以及技术人员,手握大笔资金,同时还涉足了采矿、冶炼等上游关联产业的李氏制铁公司,眼看远洋贸易迅速发展,又果断的投入重金进入造船行业。

李氏造船厂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了大楚帝国里的第四大造船厂,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生产千吨以上远洋新式商船的造船厂,自从投产以来,其造船订单就是从来没空过。

李氏造船厂在快速发展当中,陆续建造了干船坞,完善了帆装,伐木,木材加工,油脂等造船行业的相关联产业,中途还收购了三家中小型造船厂,完善了造船的类型,从大吨位的远洋战舰、武装商船,再到近海船只、内河船只,李氏造船厂都能够生产。

最近两年,他们还开始涉足机床制造行业。

发展到承顺十八年的今天,李氏制铁公司其实已经演变为一个庞然大物,所涉及的行业包括了采矿、冶炼、机械、造船、伐木以及木材加工、帆装、铁制农具、炊具、日用五金等诸多行业的一个综合性企业。

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五百万之巨……这说的是资产,可不是市值!

当然,规模这么大的李氏制铁,早已经不是李氏家族的一言堂,而是变成了一家股份比较分散的企业,众多企业或金融机构乃至官方资本都是他们的股东。

李氏家族之外的第二大股东,就是占据了百分之八股份的广州府财政处。

这样的资产规模,哪怕是工业部的那些官办企业,绝大部分也得甘拜下风,比如在造船业比他们更强悍的松江海军造船厂,这家造船厂其实规模更大,技术更好,但是因为业务单一,所以该船厂的资产规模也不如李氏制铁。

发展迅速的李氏制铁,如今又想加大机械设备行业的投资。

但是机械行业里,如果只是普通机械设备或者铁制产品,那么还没什么,门槛并不算高,国内很多民间资本都有涉足,然后搞个所谓的机械公司。

但是如果想要进入一些高端机械行业,比如说机床行业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个行业技术门槛太高。

李氏制铁公司仗着有自家的众多子公司的订单支撑,也搞了个研发制造机床的分公司,但是很不辛……机床研发的难度太高,他们搞出来的机床哪怕是只走低端路线,也是很不好用,自家的子公司用起来都麻烦多多,甚至很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