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爱国诗】陆游(第4/5页)

【陆游三次赴试,秦桧的影响如影随形,最后一次竟惨遭黜免。】

【从隋朝创立科考制度至北宋五百多年间,从未有过黜免出类拔萃者之事,而陆游竟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人,这引起了朝野震动。殿中侍御史汤鹏举叹道:“今科举之法,名存实亡……而知举考试官皆登贵显,天下士子归怨国家。”更有愤者,矛头直至秦桧:“悉以亲党居之,天下为之切齿,而士子无复天子之臣矣!”】

“父亲,你看!”

临窗的赵汾突然示意赵鼎往茶楼下看。赵鼎还没凑过去,比他年纪更大些的李光和离窗更近的陈子茂倒是眼明手快,两人齐刷刷扑到窗前,向下张望——

李光皱了皱眉,他年纪大,脸皮薄,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只能捅捅身边的陈子茂,装腔作势地问:“子茂,你可看见了啊?”

陈子茂看了又看,底下不就是正常的市井人流?他看了又看,看花了眼也没看到有什么事情值得赵汾如此大惊小怪。

但陈子茂是个老实人,听到李光发问,他摇摇头,实诚地回答:“什么都没看到。”

顿了顿,他反过来问李光:“李相公,你看到了什么,可否明示在下?”

李光其实也啥都没看到。他一把年纪,早就是个老花眼了,在他的视角中,楼下人头攒拥,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但他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眼神不好,只能瞪着眼睛套陈子茂的话。

两人大眼瞪小眼地僵持在窗前。

赵鼎终于绕过桌子赶到窗前,一左一右推开两人,探出头去——

他将这个动作维持了几分钟,直到老腰开始发酸,他才缓缓缩回脑袋。

赵鼎慢吞吞坐了下来。

“看到了吗?”李光再次套话。

赵鼎咳嗽了一声:“看见了!”

“看见什么了?”陈子茂急急追问。

“看见……”赵鼎眼皮一掀,朝儿子招了招手:“汾儿,你同他们讲,你看见什么了?”

“看见秦桧的儿子秦熺带着他娘王氏和他儿子逃跑了。”

“什么?!”

三人惊呼,齐齐转身扑向窗户。

赵鼎又慢了一步,眼见着李光和陈子茂将窗户堵得结结实实,他只能气呼呼地冲儿子发火:“你不早说?!怎能让他们逃了?”

赵汾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他上前一步,示意李相公和陈大人给他挪个位子。

两人不解地照做。

赵鼎还没来得及问“你明白什么了”,就见自家儿子长腿一迈,轻盈起跳,竟从同僚的头顶翻身越过。

赵汾反手在窗楞上一撑,冲着父亲微微颔首,留了一句“孩儿去去就来”,便一个鹞子翻身,干脆利落地松手跃下。

只听得楼下传来一阵惊呼,三人又是齐齐向窗口扑去。

李光和陈子茂目送赵汾逆流行去,不禁欣慰点头:“元镇啊,你有个好孩儿啊。”

依旧没有抢到位置的赵鼎郁闷无比。他一屁股坐回原位,喝了口茶掩饰忧心,嘴上却故作开朗:“那是!交给汾儿准没问题,你们就安心坐着吧!”

三人好不容易坐回原位,赵鼎又捡起了刚才的话题:“子茂,如今得罪了秦桧,你有何打算?”

陈子茂闻言一笑,端得一派洒脱:“相公可有贬谪佳处推荐?”

“你们两个。”李光看这两人颇觉好笑。自古官员以被贬为耻,可偏偏到了官家这朝,因这奸相当道,人人都早早做好了被贬的打算。

他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参与其中:“子茂不如和我同去崖州?”

“天涯海角,太远太远。”赵鼎连连摇头:“你们就不能挑个近的?”

“赵相也有不想去的地方啊?!”

李光和陈子茂哈哈大笑。

……

【这次落第对陆游来说堪称晴天霹雳。他回到家乡之后,日夜徘徊于斗室,踟蹰于庭院,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对仗义执言的考官陈子茂感到担忧,对一手遮天的奸臣秦桧感到愤怒,对自己黯淡的前程感到悲伤……一时之间,他愁思百结,四顾茫茫,最后提笔写下《夜读兵书》,以一句“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聊以□□。】

【彼时的陆游并不知道,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堪称南宋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史书载:“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陆游落第,尚且来去自由,倘若在朝,稍与秦桧政见不合,就被他撵出朝廷,凄惨的人,还可能直接沦落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