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闻风丧胆(第4/5页)

无独有偶。

正是此时此刻,东边某地,一敞开的衙门,被发现了逃犯踪迹的天煞和无极寻上门了。

当地县令和捕头激动得连忙出来迎接,人啊!!送功劳的好人啊!!

他们眼瞧着京城那头,跟财神爷发金子似的发功劳,正愁搭不上这趟车呢!

谁不知道这功劳不一样?这可是连通京城,甚至可能上达天听的东西,不管什么事能通到上面了,价值就蹭蹭上几个台阶。

又是一群差役眼睛发着光,好像看到的不是嫌犯和线索,而是一个个行走的功劳和赏钱!

分散在四面八方的凶手人心惶惶、四处奔逃,像是阴沟里的老鼠。

四方将案子通往大理寺的衙门,也全都摩拳擦掌,精神头十足的盯着驿站从京城来的快信,想要从这一封封卷宗里榨出丰厚的功劳来!

最先感受到这股风的,除了在逃的凶犯之外,就是各地身上背着没破案子的苦命人了。

就好像最先打听到新药动静的,除了研发和医生,就是需要这份药的患者了。

他们闻风而来,口口相传。

许多人并不是不知道大案要案攻坚会的消息,但已经麻木了,或者再也鼓不起勇气花费那样大一笔钱进京。

他们急忙忙求到衙门,又或者急忙忙托人问,现在再去京城还来不来得及。

随着攻坚会逐渐进入尾声,各地案犯闻风丧胆,鸣冤者闻讯而来,狄松实请功的折子,也如他承诺的那般递了上去。

听到从大理寺扩散出去的消息,这日要上朝的官员,在宫外就忍不住议论了起来。

“破了这么多案子?”

“听说那个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紫河车案也破了,真的假的?”

“我倒是听说狄昭顺着一个案子,捣毁了一个残害孩子的山寨窝,救回了好多可怜孩子,不是断腿就是耳聋,好多丢了孩子的全都疯了一样跑去认人了,这么多孩子,后头不好处理啊!”

这些事也都是最近两天才传起来的,听着就十分骇人。

但其实也不无道理。

如果一个凶手只行凶一次,大概率是做不到凶恶程度让人惊骇的,是随着手法逐渐熟练,心理逐渐变态,技术逐渐进步,才会进化出一些新鲜的东西。

如此一来,拔萝卜带出泥都是很自然的事。

狄松实被围着打听,只道:“若诸位对案情感兴趣,可以等大理寺的结案告示,或者去刑部调复核卷宗。此次攻坚会确实战绩累累,是此次参会者不分昼夜、不计得失共同努力的结果,有好几人都表现十分出色,破掉了数起让人触目惊心的凶案。”

要为大家请功,狄松实自然要先放出风声来,铺垫铺垫,免得在大殿上多生事端。

许多小案子大家是不知道的,但有些太过凶残的案子,传入京城是无法避免的,大家多少都有些印象。

听到那些鬼哭神惊的案子被破获,记忆翻涌,一时有些默然。

“不过是把一些人集中起来,效果竟然这么好?”

“今年与去年有什么不同?”

“我记得狄昭去年没参加吧?他是不是破了最多的案子?那个端掉毒害孩子窝的凶手面容,一听就是他捏出来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汇聚在宫前,各方消息交错,一时间看着竟然有些像是大理寺破获案件的表功会。

“凶手跑了五六年了,怕是没想到自己还会冷不丁被抓吧?”

一桩桩案件半遮不遮的随着聊天披露在诸位官员眼前,无厘头的,凶恶的,匪夷所思的,荒诞至极的,聊得一群人是啧啧称奇,心中震撼不已。

原本许多外行人对这个大案要案复核会的理解,还只限于喊一群人来破案,但得知越来越多的案子和细节,有些因为外行而模糊的感觉逐渐清晰起来。

就好像遇到高数题,无论怎么听旁人说多难多难,都是缥缈的,直到自己被高数狠狠砸头,才能体会到它为何凶名赫赫。

被一系列案子劈头盖脸砸过后,不免有人同狄松实感慨道:“狄寺卿不仅此举居功至伟,还当真让人羡慕不已啊!难怪皇上如此看中狄昭,这名声都不需要费力宣扬,自然就口口相传,有这么一个青天式的招牌在,民心聚拢,百姓心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