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真相(第3/5页)
李承乾又给他争取了这么好的条件,既有人帮忙修医书,还不用担心被束缚,还能和诸多厉害的同行交流,对提升医术也有帮助,再不答应更待何时?
至于官位不官位,孙思邈倒不怎么在乎,他若是想当官,也不用等到现在了。
对李承乾拱手:“老朽多谢大郎君美意!”
李承乾美滋滋:“不用谢,应该做哒。”
见到孙思邈,李承乾就想起李恪的阿姨,想问问杨氏是不是得了相思病,但见李世民也在,就默默把话咽了回去。
他拿了块点心啃着,好奇地问:“孔先生今天怎么来了,是为了三弟和四弟吗?”
孔颖达不明所以,他来王府与三郎君和四郎君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轻咳一声:“阿耶那天跟你开玩笑的,青雀和恪儿的先生已经找好了,没想着请孔先生回来。”
李承乾:“……”
孔颖达:“……”
李世民:“你那土豆马上就要收了,正是要紧的时候,阿耶可不会干这么不靠谱的事。”
李承乾轻哼一声,心说阿耶就是不靠谱。
孙思邈听得一头雾水:“土豆是何物?我行医这么多年,竟从未听说过。”
不是孙思邈自视甚高,他学医这么多年,不说对各种植物和动物了如指掌,但确实很少遇到他不知道的动植物了,不免来了兴趣。
孔颖达没说话,看李世民和李承乾,土豆这事要不要透露出去,还要看这两位的意思。
李世民哈哈一笑:“是承乾发现的一种作物,统共就那么一点点,我叫人去寻也寻不到,先生没听过也是有的。”
孙思邈一愣:“莫非与大豆相似?”
李承乾摇头:“不是哒,土豆比大豆大很多,大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们不一样哒。”
三人都是一脸懵,不明白淀粉和蛋白质都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托着小下巴叹了一声,颇有一些寂寥之感:“我的物化生教材很快就要雕印了,到时候一人送你们一本,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他解释道:“米面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和土豆一样哒!”
孙思邈一愣,随后激动道:“此物可代替米面?”
“可以代替米面做为主食,很顶饱,而且产量很高!”李承乾骄傲地说完,又挠挠头,“这里还没种出来,不知道这里产量高不高。”
李承乾有点点心虚,他好像一不小心吹牛啦!
孙思邈和孔颖达没多想,还以为李承乾考虑的是野生土豆能不能人工种植的问题。
孔颖达微微一笑:“我们倒是看过,大致估算了一下,产量确实很高。”
孙思邈很感兴趣地问:“有多少?能有一石半吗?”
一石差不多就是一百二三十斤小麦和大豆,大唐现在平均亩产就是一石左右,每亩多收十来斤都算是高产,值得百姓高兴许久。
但孙思邈也知道孔颖达的为人,是把儒家的内敛谦虚刻到骨子里的,若非土豆产量实在很高,他断不会说出“产量很高”这种话,更不会露出这般骄傲的表情,所以就大胆猜测了。
孔颖达微微一笑,说出一个数字。
孙思邈一口茶喷了出来:“你说多少斤?”
孔颖达拿出帕子擦掉喷到身上的水,难得没有计较孙思邈的失态,毕竟他刚听到这个结果时也很惊讶。
重复了一遍:“两千斤。”
孙思邈:“……”
他难以相信,看看李世民,又看看李承乾,却见二人都一脸淡定,李承乾甚至还有点失望。
孙思邈:“……”
他们真的知道两千斤意味着什么吗?
李世民:当然知道了!
不过他想的是,土豆是仙宫出来的宝物,不是凡间的东西可以相比的,产量高不是很正常?
李承乾失望则是因为,这样的土豆在七十八郎那里亩产都在一万斤以上,到大唐缩水好严重啊。
而且这应该代表大唐的最高产量,毕竟用得最好的地,孔颖达照顾得也特别精细,真正到了民间,产量还要缩水很多,可能就只有一半了。
系统安慰他:[宿主不要跟我们比,科技水平不一样。华国那边土豆亩产也没我们高的。]
李承乾:[华国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