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不愧关某的儿子,好算计啊(第5/6页)

“老将军、李先生…东城门…东城门已经丢了。”

“我不是派援军过去了么?”李藐没想到,东城门比西城门更早告破,不过他很善于利用这眼前的情报,迅速的大声嘶吼,就是要更多的凝造出大厦将倾的模样,更多的摧残魏军兵士的士气与斗志!

“援军还没抵达东城门…东城门就告破了。”

随着这兵士的话…

李藐表面上做出一副惊诧、惊恐、惊惶的模样,可心下里却是亢奋至极。

成了…

成了!

他总算做成这件事儿了。

乃至于他发现,他低估这支关羽率领关家军的战斗力了,他谋刺夏侯子臧与夏侯子江的行为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远说不上是雪中送炭。

事实或许是…如今这空虚的长安城,有没有他李藐,沦陷的结局都不会改变…只看,死多少人罢了!

“老将军、李先生…”又一名副将来报,“西城门眼看也要失守了,城门的点闸已经被敌人抢去,城门已经洞开,敌将关羽亲自率军攻过来了,敌军士气大胜,我们…我们…”

眼看着这副将就要喊出,诸如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是不是该走?

可不等他开口。

李藐直接一句话堵住了他,“人在城在,人在城在,我大魏只有战死的兵将,没有…绝没有畏敌逃窜的鼠辈!鼠辈!”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高亢…听在夏侯惇耳中,已经是他在城破、儿亡这般不利消息中唯一的慰藉…

可是…这种时候,作为一军统领,不能如李藐一般鲁莽。

城已经守不住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了,仅剩下的这个义子难道…难道…

“咕咚”一声,夏侯惇咽下一口吐沫,就在李藐要提剑亲自厮杀时,他一把抓住了李藐的手,“汉南…”

“义父…”

“走!走了!下令…让所有三军撤退,撤退——”夏侯惇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朝着李藐喊道。

“可是…可是…”

“我知道你与那些城外的逆贼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可这种时候,不能鲁莽…不能再白白送命了!”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夏侯惇竟还在苦口婆心规劝着李藐。“再拼下去,人没了,你、我没了,城一样没了,没了——”

“那这城就…就不要了么?两位义弟就…就白死了么!”

李藐一如既往吼的歇斯底里,声嘶力竭。

“至少我还有你…还有你这么一个亲人!”夏侯惇抓住李藐的手更深重了,他几乎是用最后的力气,在无比痛楚的心情中大声吟道:“上天也该留给我一个儿子吧…啊…啊…走,一起走,听我的,听我的!”

在夏侯惇那无比动容的话语中。

李藐心头庆幸,面颊上表现出无奈与妥协,“唉…唉…”他深深的叹气,再度高举起兵符,“所有…所有人撤离长安、撤离长安…往潼关退去,往潼关退去——”

也就是李藐的这一道声音。

魏军兵士最后的斗志顷刻间化为乌有…他们纷纷退去,纷纷从南北城门逃出,往潼关方向退去。

兵败如山倒…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

话分两头。

这边魏军仓皇逃窜,那边,以关羽为首的五千最精锐的关家军迅速的占据长安城,控住各处府邸、武库、城门。

关羽是最后一波进入城池的…

刚过大门,副将赵累便拱手禀报道,“二将军,长安城已悉数攻陷…逆魏残余夺门逃窜,往潼关退去,是否要追击,请二将军告知。”

“不用!”关羽像是早已料到这副战况,他颇为豪迈的说道,“何必去追穷寇?长安、洛阳已失,期间的潼关、武关、弘农诸地?很快就会望风而降…”

这话是关羽说的,却不是关羽想的…

因为,早在他当初听儿子关麟的吩咐,出奇兵袭取房陵、上庸起,他的儿子关麟便讲述过长安与洛阳的意义。

这已经不单单是两汉的首都、扼地方咽喉、截断曹操退路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人心、军心、民心、战意!

长安与洛阳一失,关中也好,中原也罢,曹魏基业已经崩塌了——

“张榜安民,搜捕余孽,开仓放粮——”

随着关羽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