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荀令留香,一出好戏,粉墨登场!(第3/6页)

荀俣这一张口,迅速的引起更多人的回忆,荀谌之子荀闳道:“……伯父卧病在床时,也时而感慨,说是常常想起我们颍川的故居,想起我们的父辈、祖辈……我们的曾祖父为天下名士师长,被称为神君,我们的祖父遁隐者治学,出仕者救国,或著作等身,或慷慨赴难……后来,祖父把整个颍川荀氏的命运托付给了伯父,可……伯父一直在沉吟,魏王背弃高祖留下的‘非刘姓者不得称王’之言,公然建立魏国,定都邺城……伯父开始质疑,他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他是不是帮错人了!”

话题突然就变得沉重……

老六荀顗凝眉,“那我们怎么办?难道……对魏王的迁都不予理睬么?还是说……我们要把父亲的疑窦表露出来,让许都城的百姓背弃曹魏,选择留守?”

“嘘——”

不等老六荀顗把话讲完,大哥荀恽总算张口,“隔墙有耳,这些话就不要再说,如今的时局,迁都迫在眉睫,不是你、我能够阻挠、抗衡,父亲把这家留给了我,那对我而言……要做的就是保全荀氏一族,魏王既封赏,你们就受着,其它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说到这儿,在大哥荀恽的带领下,一干荀家子弟再度向灵位扣首……然后井然有序的走出。

七弟荀粲有些不解,拉着二哥荀俣走在最后,他悄悄的问:“大哥难道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死的么?”

荀俣脚步一顿,面色也变得郑重,他压低声音:“正因为大哥什么都知道,所以这个时候……才不敢轻举妄动,祸及全族……”

说到这儿荀俣的目光幽幽的瞟向院楼外的大门,他最后语气艰难的补上一句:“再说了,你以为现如今,我们荀家想说什么,想散布什么,还能散布的出去么?”

呃……这……

被二哥这么一说,七弟荀粲的目光也转向那院落之外,隐隐……他就有一种感觉:

荀府的门外,满布着杀气!

倒是此刻,另一边的陈群正在拜访钟繇……

作为颍川“荀”、“钟”、“陈”、“韩”四大家族的两位族长,无他,这次见面……陈群询问的依旧是迁都之事。

“钟老……这事儿,怎么看?”

“很简单……”

面对陈群的疑问,钟繇幽幽的说,“颍川四大家族,韩家的韩馥昔日离开颍川去冀州争霸,最后被袁绍夺了果实后身死他乡,事实上,韩家……已经没落,颍川四家只剩下咱们三家……再算上与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司马家,只要我们四家稳住了,豫州氏族就会追随,至于这些百姓,他们哪有什么判断力?不过是跟着大族的风向罢了!”

钟繇不愧是荀彧死后,接替他成为豫州氏族领袖的存在,一针见血的指明了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只是……

呼……陈群露出了几许担忧,“钟、陈、司马家……这都好说,可……可唯独荀家,荀令君怎么死的?那些百姓们不知道,可……可你、我该是清楚的呀!荀家……会……会配合大王的迁都么?”

这……

面对这个问题,钟繇也迟疑了一下,他方才说:“此事休要再提,若是一个不好便会引火上身,荀令君怎么死的这件事儿……魏王不想让我们知道,也不想让各大族知道,我们且静观其变……一切都在于荀氏一族的选择了——”

……

……

王粲、阮瑀——

当这二人出现在许都城驿馆,出现在诸葛恪的面前时,诸葛恪有点懵。

因为就在半天前,他收到了关麟的信,说是……争取人心、民望这件事儿上,关麟已经派往许都几个高手。

保管能让许都城的风向大变,乃至于让曹操一夕间沦为众矢之的。

但……这二位?

说起来……

王粲的话……诸葛恪并不陌生,一本《大汉英雄传》颇有名气;

阮瑀……诸葛恪也略有耳闻,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极其出色,昔日大魏的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一首《驾出北郭门行》更是传扬颇远……

似乎,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被蔡邕称之为“奇才”。

可……就是再奇才,那这两位怎么看也就是个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