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照片(第2/4页)

如果英军不为所动,坚持要守着斯里兰卡不离开,届时再在鲸鹏轰炸的配合下,发动抢滩总攻。

俞星城有些佩服这戚雨信,他懂战术更懂人心。如果斯里兰卡的英军既无支援,又无希望,物资不足,围困异乡,必定会先内部崩溃。

再加上鲸鹏又是甚至会投下一些剪报和纸片,剪报上是关于英国境内打压工人,制定谷物法案提高粮食价格的民生新闻,刺激士兵的爱国心,并让他们想尽快回国。纸片则是用铅字印刷着“只求离开,等待和谈”“我们与你们的家人,都只是希望你能够回家”之类的大字。

关于投放剪报与纸片这一点,还是俞星城率先提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这种宣传手段,几位都司官员似乎也嗤之以鼻。但谭庐与戚雨信都赞成这一举动。

就在这些剪报与纸片被投放的第三天,也就是围岛的第十一天,英军就终于派出代表,驾驶着系有白旗的船只靠近大明的船队,请求和谈。

也有大明的战船不懂白旗的含义,在最早接触的时候还攻击了这只谈判船,幸好被戚雨信立刻传鼓制止。

那艘谈判船到达大明的远洋宝船后,不少护送着代表来到宝船上的士兵,似乎还因为之前的袭击,心有余悸,两腿发颤。

来和谈的不是别人,正是文森特。

在开始和谈的时候,俞星城当时还正在与礼部主事、谭庐正在二楼商议印度修铁路一事,末兰就急急忙忙上楼来:“俞少卿,小燕王请您下去参与和谈。”

俞星城有些疑惑:“只是刚有人来表示了和谈意向,还没到签协约的时候吧?不必我们每个人都到场啊。”

末兰道:“那个来和谈投降的洋人说认识你,想要你也在场。说是以前跟你谈过话,叫文森特……”

俞星城想起来那个肥下巴圆眼镜的英国男人。

她和肖潼一齐赶到下层的主议事间的时候,里头似乎已经有两方争执的声音,鸡同鸭讲的大声说着话,只有译官在其中手忙脚乱的帮忙翻译着。

末兰推开门,俞星城走了进来,那文森特看见她,立马道:“谈判小姐来了。我之前还能跟你交流,要不你来评理。”

俞星城对他一揖:“我人微言轻,私以为这样的大事理应由文森特先生来与我方的军官协商,便没有前来参与。”

文森特鼻头比以前更红,跟土豆似的身子还是牢牢卡在太师椅里:“我是来和谈的,不是来投降的,让我们撤离可以,但是总需要时间,而且煤也不够跑到最近的坦桑尼亚去。”

但戚雨信还是不太能接受,对方明明战败,却提一堆条件。

俞星城看了看文森特提出的条件,包括送还战俘人质,以及提供一定的食物和煤矿,甚至战船零件,然后给予一个月的撤退期等等。

条件倒也不是太夸张,但是文森特又想拖时间恶心人的意图,很明显。而戚雨信从没见过投降还提这么多要求的,他从心底无法接受。

俞星城转头与戚雨信商议,戚雨信让她坐下,俞星城却摇摇头:“没事,我先站着就好。坐下了我说的提议就要比较正式了,我先跟你商量商量,你觉得可以,我再坐下和他谈。”

戚雨信有些侧目:此女不抢功,分主次,不爱冒头,确实比同龄人沉住气的多。

俞星城:“至少英国人没提出什么把岛分南北而治,或者是要求过多少年后再交还,总体上来说我们还是达到目的了。”

戚雨信翻开了一下翻译成汉字的几张折子,满是粗粝老茧的手搭在折子缎面上,沉声道:“你认为要顺着他们走。”

俞星城手撑着椅背,轻声道:“我认为可以大致上顺着他们,但唯有一点不退让。就是在撤离时间上。我认为五日足矣。煤矿食物可以给,但我们定一个日期,如果到时候还有船只停留在斯里兰卡周围五十里内,将直接轰炸。”

戚雨信转头仔细看着她,俞星城并没注意他的目光,只是思索道:“至于士兵战俘,如果安排交接他们也带不走,只会被他们拖时间。我们只交还那十几个巫师和迦勒,其他的普通战俘,通过签订协约的方式,在明年或者后年,让印度人来转交到他们的某个殖民地即可。我们必须对他们撤离的时间死不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