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衣锦还乡(第3/4页)

林延潮听他絮絮叨叨地说完,也算心底了然随口道:“原来如此,幸会。”

说完林延潮正琢磨如何不让他将自己的行踪说出去。

却听此人道:“哦,对了,状元公这一次回乡是探视,前几日听闻似乎有位老爷子卧病在床啊。”

林延潮闻言身子一震,顿时问道:“什么?此言当真?”

对方吓了一跳,当即道:“状元公,小人……小人……也是听旁人说的。”

林延潮急问道:“哪个旁人?”

林延潮追问一番,对方虽说不清楚,但自己心底放心不下。当即林延潮对陈济川道:“立即拿我的帖子去县衙们找知县。”

陈济川当即称是。

林延潮又对展明道:“让夫人及火勃他们立即收拾行李。”

没过多久,客栈外人声鼎沸。

客栈老板与住客都不知发生了什么时候,却见客栈外面官兵封道,片刻后一名青衫官员率着一众官吏当即到了客栈门前,然后朗声道:“浦城县知县陈有荣求见部堂大人。”

林延潮从客栈里走出来,这时他不过穿着一身素净的袍服然后道:“原来是陈知县,实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下官不敢,部堂大人这一次荣归故里,下官身为当地的父母官应出境内远迎才是。”

“不敢当,”林延潮淡淡的道了一句,“这一次林某有事劳烦陈知县,还请陈知县帮忙。”

陈有荣闻言顿时汗如雨下,人家一个三品部堂都要劳烦得自己,如此事情肯定是十分难办且棘手的。

但到了这时候陈有荣只能硬着头皮道:“部堂大人有什么吩咐,下官万死不辞。”

林延潮看了对方一眼,当即道:“陈知县不必如此,林某有急事返乡,希望陈知县能从本地调一艘快船以及熟练船工就好。”

陈有荣闻言如释重负,就这点小忙,林延潮还要说得如此郑重当即道:“下官这就去办。”

当日林延潮即浦城知县那借用了一艘官船然后从水路返乡。

因为亮出了身份,这一次路途顺利了许多,此刻林延潮已是归心似箭。

到了年节之前,林延潮终于抵至了省城。

却说现在省城里主政的福建巡抚为赵参鲁,浙江宁波人,隆庆五年的进士。

左布政使宋应昌,浙江仁和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右布政使费尧年,江西铅山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这布政司里,费尧年虽说是二把手,但在省城官场上却要排到第四位,还要在巡抚,巡按之后。

费尧年资历很老,是首辅申时行的同年,而且乃铅山费家的子弟,他的祖先就是二十岁状元及第,三度入阁,最后担任首辅的费宏。

费尧年在这个位子上,大事他做不了主,只能熬资历。

这一日福建巡按称病还乡,他去送了送。

出城后他又回到驿站休息了一阵。从省城的三山驿到浦城的小山驿,一共是一千多里路,他眼下位高权轻,因此官场上很多迎来送往的事就由他来担任。

虽说这样的事对于他一名右布政使而言是一件很丢份的事,不过费尧年也沉得住气,平日对此安之若素。

迎来送往怎么说也是一桩人情,这些官员离任后无论如何,将来总有东山再起的时候,若是有人想起自己,那么位子上就可以动一动了。

费尧年休息了一阵,喝了一碗茶,寻思着差不多功夫,就可以直接回衙了,算着左布政使宋应昌这时候也应该回衙了,所谓王不见王,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费尧年正要启程,这时三山驿驿丞前来禀告道:“启禀藩台,前面驿站有消息,前礼部左侍郎林三元明日就要回乡。”

“林三元,就是那三元及第的林宗海?”费尧年当即可是吃了一惊。

驿丞满脸堆笑地道:“除了他咱们大明难道还有第二个姓林的三元吗?他这一次从浦城乘船回府了,这可是一件大事啊。”

费尧年闻言点了点头,他怎么不知道林延潮虽是辞官致仕,但从旨意上来看圣眷犹在,他的老师申时行也是在朝首辅,大权在握。

朝廷随时可以将他启用,一道旨意即可回京官复原职,甚至入阁拜相。

如此人物回乡,不说地方如何了,自己身为地方官员首先不可怠慢,礼数是一定要周全的,万一在哪里不注意的得罪了人家,对方给自己随便使个绊子,将来仕途就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