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创业者100%不这么想(第3/4页)
“这么说来,要是重新转回烧钱大战就真没劲了。”徐欣说话间就想到了生鲜第一利器,也就是前置仓。前置仓模式一度被认为是服务胜过线下的关键,但成本也是相当的高,降低成本的办法是增大密度摊薄物流成本。
即便如此,摊薄后的成本仍然不低,一旦价格撑不住,还是要跌回盈亏平衡比下边,变回烧钱模式。应该怎么破局呢?
她自己在很久以前说过生鲜是电商最后一个堡垒,所以得生鲜者能够在电商领域弯道超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连曙光都看到了,创业者们还没找到破局之策?
想当然的,她就想到了小康模式。小康的门店一样是徘徊在盈亏线上的,现在的盈利大增并不是常态,未来真正做出利润的是会员卡费、加盟费,以及线上内容带来的增值服务。
虽然和生鲜不一样,但是两者似乎有很大的共同点,生鲜的前置仓如果看作小康的门店,那么小康能够依托门店建立起的庞大的闭环生态,似乎前置仓也可以?离小区同样近,而且密度更大?
“小楚。”她结束沉思,叫了一声楚垣夕,然后非常坦率的说:“其实我觉着吧,你找战略合作的对象,美多并不是最合适的,确实应该找一个具备大量前置仓的生鲜电商,特合适。可惜了,一生鲜没怀好意,不然真合适。
你别翻白眼,你听我说,那些前置仓纳入小康的线上体系之后岂不是比门店成本低,而且数量多?我这资源挺多的,你不认真考虑一下?”
楚垣夕收起白眼血迹界限,但是忍不住吐糟欲,“徐姐,照你这么说我应该找瑞幸战略合作。瑞幸占据商业楼宇为主,我占据社区为主,我们俩优势互补啊,线上内容一块套用小康的框架之后岂不是无敌了?”
徐欣一时间竟然分辨不出楚垣夕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埋汰她?
只听楚垣夕说;“您是做投资的,但是现在您有点克制不住要跨过边界了。我可以保证您的思路是错的,创业者绝对不会这么想,100%。”
其实徐欣有一件事并没有想错,那就是如果小康的线上战略全盘暴露出去,进行完全的展示,那么无论生鲜前置仓还是瑞幸都有可能成为敌人,他们确实是具备学习小康的潜能。
但是这又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真的100%公示了,724学的可比他们快,快多了,飞一样的速度就学走啦!
徐欣下面有点心不在焉,思维陷入牛角尖。不过甘新买菜的投资还得做,而且比较好做,无非就是估值和融资额的问题。
这家toB的生鲜她是非常有兴趣参与的,因为虽然是否稳赚不一定,但是不赔是可以肯定的,有小康庞大的需求量在那里摆着,想赔需要一定的财务功底。
而估值和融资额其实有个很好的对照物,那就是同样植根于鹏城的望佳欢。黄团现在正在商讨望佳欢的B轮融资,融资额大致在6个亿左右。望佳欢虽然主营业务广泛,但是生鲜配送是其中比重最大的,体量比甘新买菜大,仍然具备可比性。
因此四个人很快敲定了甘新买菜A轮估值7个亿,融1.5亿的大框架,分歧只在于当初楚垣夕给两人定的三级激励,到底算是完成了多少的问题。甘新买菜经过两人的着力发展,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拥有上千员工,而且井井有条,徐欣还特地考了考杨亨和鲁茵的管理,发现确实是合格的,就冲这个规模和管理也配得上7个亿的估值。
但是孵化的时候,甘新买菜的结构是1亿总股本,巴人占一半,同时还存在4000万的激励,三个激励都拿到,两人各自得到2000万。这部分激励相当于给两人准备好的,但是同样因为只有三个月,时间太短,现在显然还没完成呢。
这涉及到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锱铢必较的细节问题,而且丁是丁卯是卯,给予孵化创业自由融资的便利不代表要白送创业者股份,因此双方你来我往。
最终,还是徐欣一锤定音,激励不算完成,也不算失败,而是重新厘定条件,滚存成为一轮新的激励就是。
这一套又一套的让叶萍有点跟不上步调,勉强跟完了全部流程。楚垣夕也没留徐欣他们吃午饭,等人走后赶紧给叶萍补课,这时候补课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