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6章 这是他的荣耀(第3/4页)

袁苜看楚垣夕一副气极而笑的样子,再加一刀:“据我调查的结果,你的这位好门徒,是春节过了之后自己跑去东南亚的,然后说动了格拉比的联合创始人,也就是程慧琳,才有了这次格拉比进入国内。他是相当的厉害,特别是作为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说,你21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

“我……草!”楚垣夕的嘴张成一个大大的O型,感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自己再不努力可能会被扑死在沙滩上了。

只听袁苜接着说:“这次进入天朝,格拉比是以帝都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换言之人家早就建立了基地,稍微改装一下,就从研发基地变成一个集中研发、人力、管理和运营的多元化大本营,初期的资金不少于一个亿的$。虽然咱们做完A轮融资之后也差不多有这个资金量,但咱们是从零开始的,人家直接整合大的地面仓储资源。所以我得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

“他们在投资人的眼里更美丽,至少现在更美丽,我知道。”楚垣夕点头表示这都不算事。

但袁苜可不敢轻忽,因为她要负责融资,至少名义上要负这个责。“不止是更美丽的问题。他们那也有王月恒和李靖飞两个投资人站在明面上了,人家的人脉也不浅,而且资金资源都比咱们足。

关键是,他们俩跟我们郑德的人脉体系有不小的重叠,你明白吗?很多本来可能投给咱们的人,现在会投给他们的,或者把咱们当成B计划。

这样就直接占了咱们的融资口径,咱们融资又不是说需要十亿,场外有一百亿等着投,这是我最怕你产生误判的地方。你可千万不要以为Pre_A有好多人举着钱没挤进来就觉得后面也会是这个样子。而且咱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资金的需求量都不小的,供给不充足的话……”

“不用担心,不是还有巴人嘛。”楚垣夕其实也有一点点焦虑,不过想到已经提前稳住了徐欣,巴人的奶量还根本没有释放过,每个月都有几个亿资金进账,全在账上趴着,所以他比袁苜稳,因为知道小康融资最大的症结在哪。

小康最大的症结在于不能“出道即巅峰”。

出道即巅峰的大多数是硬核科技企业,楚垣夕一下子想到CV行业。所谓CV就是机器人AI视觉,这类公司就是标准的出道即巅峰,早期投资者对“创始人人才估值法”非常认可,公司可以在创业初期以对标、顶会、屠榜三大法宝刷脸融资。

比如说天朝的CV企业,在2015、16年那段时间,特别痴迷于在顶级国际行业大会上刷论文,然后在各路主打性能的排行榜上战斗,至于对标则相对简单,只需要对标做出阿尔法狗的DeepMind就行。这三件事做好了之后就是得到风投的青睐,估值可以吹到天上去。

至于产品怎么样,销路怎么样,利润怎么样,早期的投资人根本不考虑。因此这类企业在早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钱,做纯的算法和硬件技术方面的研发,在最初期有个一亿其实是完全足够了,但他们的钱来的非常猛,估值也非常之高。

而小康,越是早期对资金越饥渴,吃钱的地方超多,但在估值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显著优势,靠楚垣夕刷脸也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投资人散发出魅力。

而到了中期,形势则会完全逆转。仍以做CV的为例,在资本的裹挟之下,对于商业落地的紧迫感会让CV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扛不住压力的就没法实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磨合,因为,靠讲故事已经讲不下去了,必须找到变现途径,创始人的人才属性必须兑现为市销率才能继续融到钱。

特别是那些初期接受高估值的,因为已经把估值推到很高,如果CFO没能很好把握住企业的资金流而大手大脚的花钱,那到了中期简直就是一出悲剧,高企的变现压力使得前途极度渺茫,落地都得靠讲故事不然落不下来。

小康就没这种问题了,因为一直都在地上走,路走正了随时都可以起飞。小康无论早期还是中期对现金都很渴求,但早期相对来说更需要钱,研发、物流、开店和补贴用户都是吃钱的大户。

而进入中期之后,费用率会显著下降,很多坑已经踩过了,成功的模式向前推,规模效应再一叠加,打出来的都是正循环,至少从资本的角度看来是非常正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