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第8/24页)
明道五年正月,我整六岁,像我的哥哥姐姐们一样,我进了南书房念书。闲了就去文澜阁的内学堂听封女典念故事听。封女典告诉我,姨母是这宫里最擅长讲故事的人,曾经给皇兄讲过许多有趣的典故。我便问她,姨母还会回宫么?封女典回答,今春皇兄大婚,朱君侯一定会回宫的。
从文澜阁回济宁宫的路上,我遇见了正要去益园玩耍的祁阳姐姐。祁阳姐姐问我,你又去文澜阁了?我点了点头。她不屑道,一个公主,整日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别人家的女儿还能进宫做一回女官再嫁人,咱们只有嫁人而已,若不好了,还要和亲,便是读一肚子学问,也无用武之地。倒不如痛痛快快地玩耍。
我懵懵懂懂地反驳道,那也不见得。我姨母就没有嫁人,封大人也没有。可见学问好的女子,就能自由自在地不必嫁人。
祁阳姐姐不知从哪里生出一股怒气,她厉声道,你竟有脸提你的姨母,你的姨母险些嫁给父皇,难道你不知道么?你知道这四五年间她为何不肯回宫?因为她和父皇好过,她羞于见你的母亲!
我不是不知道父皇有许多妃子,母亲只是其中的一位。然而她鄙夷的神态彻底激怒了我,我冲上前去,狠狠将她推倒在地。我大声说,你胆敢这样胡说,我定要告诉皇祖母去!祁阳似乎很怕我告状,起身恨恨而退。
从人将这件事情告诉母亲,母亲训斥了我,命我向祁阳赔不是。我愈加愤怒,哭着躲去了姨母住过的漱玉斋。漱玉斋春景迟迟,一派烂漫不羁。盈盈水光,峣峣山石,郁郁藤萝,寂寂竹风。我坐在玉茗堂的屋檐下,直哭到天黑。宫里为了寻我,早已闹翻了天,最后连皇兄都被惊动了。
漱玉斋的门悄悄开了一条缝,皇兄独自提着一盏宫灯走了进来。孤弱的光照醒了夜睡的玫瑰,亦照亮玉茗堂门上数年不曾开启的金黄铜锁。
不待我起身行礼,皇兄便倚柱与我相对而坐。寿阳坐着便好,皇兄说。君威如山,我这才觉出一丝惧怕,连忙端正跽坐。他又问,何事如此伤心?也说与皇兄听听。
我不敢隐瞒,遂将放学后遇见祁阳的事如实说了一遍。皇兄笑着说,想不到你年纪虽小,力气却不小。你若觉得自己无错,便不去道歉。何必躲到这里来吹冷风?
我将信将疑,真的么?
君无戏言。快回宫去吧,婉太妃甚是着急。说罢他亲手扶起我,一手提灯,一手拉住我,缓步走出漱玉斋。黑漆大门外一片灯火辉煌,眼前一花,母亲扑上来紧紧抱住了我。
皇兄温言道,皇妹本无错,还请太妃宽心。
母亲屈膝谢恩,一面又问,陛下如何知道寿阳在这里?
皇兄说,朕猜的。
母亲低了头,臣妾……惭愧。
皇兄笑笑,太妃不必放在心上,还请早些回宫。说罢摸摸我的额发,转身去了。
事后我才知道,华阳与祁阳姐妹不愿得罪母亲,故此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我问母亲,姨母真的是因为父皇的缘故不肯回京看我们么?
母亲板起了面孔,女儿家不要问这些。你若再问,便不要去内书堂听讲了。
我再没有问过。我隐隐感觉到,这个话题对母亲来说是一种禁忌。既是禁忌,答案不是一目了然么?
从景祐元年到太平元年,四处都不太平。战事不息,天下易主。我的侄儿高朏将皇位禅让给我的皇兄高旸,作为回报,高旸立他为皇太子。高旸虽然也是我的皇兄,却只是堂兄。他不会在我受委屈时温言安慰,更不会牵起我冰凉的手,提一盏孤灯照亮玫瑰,亦照亮荒凉的前路。我温柔宽厚的皇兄,不知怎的便消失无踪了。眼前这一位,自有他的亲弟妹。
好在姨母又回宫来了,嬷嬷们都很高兴,说姨母回来了,听雪楼便再也不会受委屈了。
半睡半醒之间,我听见母亲的声音冷得像刀子。你这个人,既无情又可怕,无论在哪一朝,你永远都赢。
我连忙跳起身,衣裳也来不及披,鞋子也来不及穿,赤脚奔下了听雪楼。姨母已转身走出几步,我连忙赶上,伸臂环住她的腰身,一面哭着求她不要走。她几乎是将我推开的。她看也不看我,疾步离开了济宁宫。我转身又怨母亲,母亲皱一皱眉,冷冷地说,你这样喜欢她,去做她的女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