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第4/24页)

皇帝又亲征了,委托陆皇后监国,从此椒房殿便彻夜通明。与此同时,青阳公主的侍读徐嘉芑和皇子高曜的新侍读刘离离入宫,父亲也被陆皇后擢升为御史大夫。

这一日,父亲送了一幅画和一封家书进宫。画上是吕后俯身聆听刘邦遗言的情景。信中说,她已经知道陆皇后命朱玉机查验徐嘉秬的死因,你要将这幅画给朱玉机看,并如此如此说,希望她能明白。

徐嘉秬,咸平十年暮春溺死在文澜阁小池中的女巡,正是我的前任。我将书信随手在烛焰上烧了,不觉一笑,这桩悬案历经三年未破,难道皇后真的指望朱玉机为她找到真相么?

朱玉机果然找到了凶手翟恩仙的住处,并指挥掖庭属的人将她捉拿归案,一时声名大噪。好几次我路过茶房,都听见守坤宫的执事桂旗向众人绘声绘色地讲述朱玉机破案的经过,仿佛她亲眼看见了似的。听说她断案缜密,为人宽厚,做事更是滴水不漏,连皇后也十分欣赏她。

烈日炎炎,我倚窗出神。也不知她有没有看到那荷包中的字。如此迅疾地勘破悬案,不愧是她送进宫的人,倒也有些新意。

不,或许她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

某日清晨,我在文澜阁的那方小池上遇见朱玉机。她问我吕后画像之事,我随口敷衍了两句。她没有追问,更没有提过那枚荷包。

自朱玉机抓获翟恩仙,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让她在她的阴谋与陆皇后的猜忌之间如鱼得水。适才分别之时,我忽然想到,当年徐嘉秬与她约在文澜阁见面,她因故没去,只这一瞬的空隙,竟让翟恩仙占了先机。倘若她去了,会当如何?大约是对徐嘉秬与红叶之死的深切同情,又或者是侥幸逃生的后怕,令她竭力查明真相。尽管这真相并不完满,也足以慰藉她的良心。

咸平十三年冬,义阳、平阳、青阳三位公主在金沙池中溺毙,皇太子高显搭救不得,发癔症跳楼身亡。我身为平阳公主的侍读,与义阳公主的侍读封若水和皇太子的侍读于锦素一同被软禁在景园的霁清轩。青阳公主的侍读徐嘉芑的父亲徐鲁在入秋时获罪,赖朱玉机与史易珠周旋,父女俩得获保全,其时已双双辞官。我三人坐困愁城,等死而已。

我这才体会到朱玉机当年的心境。她的计划何其冷酷,不会顾念任何一颗棋子。我曾以为我不必进宫。因我知道进宫后,一定是这等情形。我夜夜难眠,我真想起身告诉陆皇后真相。然而我又日日犹豫,直到父亲托人捎信进来,告诉我他有办法救我出去,命我一定要忍耐。

我这才按下我的软弱。转念一想,倘若我真的出首,父亲将永远不认我这个女儿,母亲也将一辈子被舅舅和舅母瞧不起,陆皇后也不会真正信任我。他们会用酷刑榨干我所知不多的所有秘密。

原来我既没有不入宫的自由,又没有向往光明的自由。不知朱玉机是否亦然?

不知怎的,朱玉机又查明了三公主溺毙金沙池的真相,并寻出了此事的元凶——陆皇后的长姐舞阳君陆玉卿。父亲也指使手下的言官弹劾封若水的父亲封司政。三公主溺毙的惨事,全因义阳公主带领妹妹们去湖上溜冰,而封若水作为义阳公主的侍读,疏于教导之责最重,加之她的父母兄长一齐获罪,于是判了她和她的父亲封羽一道流放岭南,到了咸平十八年才被赦回。我免官为奴,于锦素被发配到西北军中为奴。唯有弘阳郡王高曜的侍读刘离离无事,朱玉机更因此事大获圣宠。

自我免官为奴,皇后更加疼惜我,还说过两年华阳公主到了启蒙的年纪,就让我做华阳公主的侍读。我不是不感动,却不得不背叛。

河北归义侯萧氏叛乱,皇帝命大将军陆愚卿前去平乱,父亲命门生对陆愚卿大陈“有功不益富贵,有过则万世无魏”的“百战百胜”之术。陆愚卿正因长姐获罪、胞妹后位不稳而烦恼,闻言不及细思,只一味以清静为要,故此上书以旧疾复发为借口推却皇命。后来朱玉机的侍婢芳馨前来请教我魏太子申和白起之事,我便知道,大将军的伎俩已被朱玉机识破。她不好直接对陆皇后言明,便想借我的口提醒陆皇后,顺便探知我究竟效忠于谁。我终是没有将此事告诉陆皇后,于是皇帝命征北将军黄泰林代替陆愚卿北上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