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第13/24页)

启章说,这就要问一问你的好儿子了。宫里那么多美貌的女子,他偏偏要去宠幸一个道姑!

我这才明白。两个宠妃一死一逐,你让皇帝还如何宠幸宫中的女子?一个道姑而已,哥哥竟连一个民女也容不下么?

启章冷笑,这女子如同蝼蚁,我何曾放在心上。只是说起这样不检点的出家人,妹妹就没想起别的什么人来么?他痴恋此女,就没有点别的意思么?

谁?

他的生母,蓝山城的艳尼智妃。他早已看不惯我们启家,这我知道。可如今,他连妹妹也不放在眼中了,难道妹妹还要姑息他?让一个贱尼的孽种坐在龙椅上,就不怕他将来害你儿子么?

我叹息,皇帝向来对舅父恭敬,哥哥很会给皇帝安罪名。

启章说,恭敬?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不信妹妹不知道。事已至此,妹妹还是打定主意要紧。

启章走后,我连忙唤人去前面打探消息,回说皇帝已得知观主朱晓晓正是自己的表妹、顺阳大长公主的独女,因此龙颜震怒,降旨汴城府、大理寺一起调查道观纵火、烧杀人命之事。顺阳大长公主亦进宫来哭诉,说自己的女儿独居观中,无故惹来这等祸事,请朝廷务必彻查,还朱氏一个公道。

顺阳大长公主是有功之人,又素与先帝亲近,向来连启家也要避忌三分。不想启章竟烧杀了她的女儿,我便是想息事宁人,也张不开这个口。髙朠任命黄智为汴城府尹,主持调查道观失火之事。可惜这黄智刚直有余,智力不足,查来查去也分辨不出众多的焦尸之中究竟哪一具才是朱晓晓的,更查不出究竟是何人烧了道观。

三日后,髙朠过来问安,侍药过后,他突然问道,母后知道庐陵王府的银杏是何许人么?

我心中一沉,仿佛还记得些,皇帝问她做什么?

髙朠说,朕命黄府尹去查道观纵火的案子,只是查不出个眉目。今日他提议,从前文皇后的侍女银杏曾随文皇后断案无数,也曾独力为汴城府和大理寺办过几桩悬案。再过几日就要下雨,趁着火场初情还在,请她来验看,说不定能查出些端倪。母后以为如何?

当年我将文皇后困在王府中十数日,银杏一直不见。我试探她,却被她遮掩过去。“独力办过好几桩悬案”,恐怕这最要紧的“悬案”,便是朱云刺杀仁宗一案。可恨我竟寻不到她们主仆半点破绽。她在庐陵王府安分守己多年,不想今日又撞上来。

本宫以为甚好。只是她多年未曾断案,也不知当年的眼力还在不在了。

髙朠笑,多一个人看,总是多一分希望。母后既然也说好,那朕明日便命她去现场勘验。早日查出真相,也早日还姑母一个安心。母后说,是不是?

银杏姑姑说,我的房门被人从外面锁死,若不是她派人将我救出,我必葬身火海。她又问,你可知自己得罪了什么人,竟惹来如此杀身之祸?

我茫然摇头,又问,姑姑既能救我,想必知道原委。

银杏姑姑说,我不但知道是谁要害你,还知道他为什么要害你。

我苦笑,我不过是个出家人,最与世无争的,能结下什么仇家?

银杏姑姑笑了,那都是因为那个髙朠啊。我不解,哪个高英?想了想,这才恍然,姑姑说的是高朗高公子?

银杏姑姑说,他根本不叫高朗,他就是当今的高官家,髙朠。

母亲来到庐陵王府,见我安然无恙,顿时抱住我大哭起来。她说,她便知道朱家的女儿一个个都过不了安生日子,婚姻不谐,出家也就罢了,不想连出家也能得罪贵戚,偏偏我又没有姑母的智谋胆识,这该如何是好?

银杏姑姑劝道,殿下既知小姐无恙,还请宽心。眼下却有一件难事,须得殿下相助。

母亲擦了眼泪,何事?

银杏姑姑说,启家一日不除,小姐便一日不得安宁。未知殿下意下如何?

母亲一愣,蹙眉半晌,看看我,又看看银杏姑姑,这才缓缓点了点头。不错,不知姑姑有何高见?

后来母亲进宫诉冤,又派人建议新任的汴城尹黄智请银杏姑姑来勘查此案。银杏姑姑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数日之间,便将纵火的一干盗匪捉拿归案,案犯供认不讳,并指认主使之人。又从他们的藏身之所搜出许多来不及拆伙散发的金银等物,并有一些尚未用完的黑油。人证物证俱全,君威之下,启家的管家只得伏首认罪,不过数日,便斩首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