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第四十六章 死而不朽(第17/19页)

[198]《慎子·逸文》

[199]《管子·兵法》:“兵无主,则不蚤知敌。野无吏,则无蓄积。官无常,则下怨上。器械不巧,则朝无定。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故曰:蚤知敌,则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巧,则伐而不费﹔赏罚明,则勇士劝也。”

[200]《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1]《礼记正义·明堂位第十四》:“淳于登之言,取义于《孝经·援神契》,说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

[202]常景《赞四君诗四首·司马相如》:“长卿有艳才,直至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

[203]《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04]《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05]《曾子·守业》:“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

[206]《论衡·命禄篇》:“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自王公逮庶人,圣贤及下愚,凡有首目之类,含血之属,莫不有命。”

[207]《诗经·大雅·荡之什·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

[208]《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四·马周传》

[209]《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210]《周易·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211]《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212]《说苑·修文》:“(天子)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入其境,土地荒秽,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削其地。”

[213]《孟子·滕文公下》:“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214]《说苑·谈丛》

[215]《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传》:“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

[216]《说苑·反质》:“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217]《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第八·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218]《孔子家语·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

[219]《诗经·国风·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