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5页)

贾赦已经打听过红楼世界的历史背景,宋朝以前的历史,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一样的,大概是蒙古南下的时候,历史分了岔。现实世界里,这山海关原是明洪武年间筑城建关,因依山临海而得名。现在的山海关自然不是明中山王徐达所建,但地理位置依旧是那个位置,地名也依旧叫山海关。

山海关,名为关,实则是一座小型城池。周长约四千米,虽算不得大城池,但是要藏一些金银财物,却非贾赦一个人能轻易寻出来的了。

好在贾赦早有准备,入城之后,贾赦趁人不备,飞身跃上城门顶上潜伏下来。城内之事,尽收眼底。若是要将脏银运出海,总要装车出城门,贾赦索性守株待兔。

贾赦空间里有被褥、皮子等物,即便夜里降温,也冻不着他;吃食清水也都备了,即便在这城门顶上守上数日,只肖卫麟同党有所行动,必叫贾赦察觉。

司马川见了信上的三个墨点儿,知道卫麟写来的总共是三封信。直到接到后面两封信,司马川确认信件没有被人拦截,才放下心来。另外两封信又补充了第一封信的内容,司马川也知道平安州那边贾赦脱离辎重部队;和朝堂上曾阔突然发难,平安州军饷尚在户部的事。

司马川不蠢,知道军饷不曾出库,要么自己一方出了奸细,走漏了消息;要么自己一方的计策被人瞧破了,越发不敢大意。

除了每日盯着京城的消息,又加紧和海上联系之外,司马川还加大了对山海关四周的巡逻。

当然,因为贾赦乔装改扮了来的,行事又低调,后来还在山海关城门顶上住了好几日,司马川自然查不到什么。

也是因此,司马川心道:即便曾阔那厮不知道哪里打听了点儿消息,也未必就那样准确。我行事一向机密,那贾赦被引到其他地方也未可知。

没几日,白驹号那里也传来了回信。万事俱备,这日夜里,司马川换了心腹守城门。到了四更后,便见有人抬着整箱整箱的东西出来。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贾赦眼里。

倒够小心的。若是用马车运这些东西,自然要快上不少,只是马毕竟是畜生,一个不小心,便闹出大动静来。山海关内驻军上万,有汉奸走狗,自然也有忠良之士,用心腹抬这东西出去,动静极小,倒不易被人察觉。

东西搬完,出了城门大约两射之地,便有马车接应了,一行人将东西装车,由马车拉着朝码头驶去,贾赦自然悄悄缀在马车后头。

沈家当真豪富,这次运出来的东西便有十几车。从车辙的深度判断,这些东西有轻有沉,只怕不见得全是金银。

贾赦用上异能,本就身轻如燕,加之他有极好的跟踪技巧,又是在夜里,直到混上白驹号,贾赦都没被人察觉。

司马川的心腹和白驹号的船长接上头,对了切口,便将东西搬了上去。贾赦自然也跟着出了海。

白驹号在古代背景下自然算一艘大船,甚至船头装备了老式火炮。但是再大的船,也比山海关城内小得多,寻找舱底的那些东西,倒容易多了。

贾赦没有帮手,行事尽是谋定而后动。虽然知道东西已经入了舱底库中,贾赦登船首日倒并未冒进,而是寻了个藏身处观察船舱的守备情况和换班情况。

花了两日时间,贾赦大约摸清楚了把守最严那个舱室的方位和换班情况,这时候,白驹号也已经驶入了深海。

离海岸远了,便是天高皇帝远,白驹号上一干人等也松懈下来。负责把守仓库的几个海盗这日还带了一壶小酒在舱室外的过道上喝。

贾赦等的就是这个:舱室下光线不好,贾赦空间里各色料、成衣子又多,寻了一间和船体颜色差不多的衣裳换上,再用些伪装术潜伏下来,倒并未被人发现。

见那几个海盗喝酒,贾赦取出刚穿越时让左良搞来的蒙汗药,用风能送入几人的酒杯之中。那几人其实是有分寸的,只带了一小壶酒过来,定然不会喝醉的。但是谁能想到这大海深处,还能有人给他们加料呢?

一壶小酒几样小菜吃完,这几人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贾赦如同进荣国府大库一样,并未寻找钥匙,而是直接用风能开了舱室的锁,混了进去。

离京之前,因贾赦向曾阔提议将运往平安州的军饷换做石头,贾赦想到这法子只怕日后还要用到,就在送贾琏和李姨娘去庄子上后,再去寻了些石头存入空间。后来到山海关之后,在准备吃食、帆船等物的时候,又补充了一些。一面飞快的打开箱子将里面的金银等物换做石头;一面侧耳听外头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