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第3/50页)
我听得很不耐烦,就在西泠桥畔小小墓前,瘫倒大睡。素贞怎么推,都推不动。
那与我无关的故事,他人的伤心史,册籍上的艳屑。真的,有什么好听?
我最大的快乐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五百年不变。
不过幻化人形也是一项有趣的消遣。有时我俩也勤于装扮,好叫对方耳目一新。我俩学着妇女们因袭唐代之旧,以罗绢通草或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各种花朵,簪插髻上;或设计些石榴、双蝶、云彩等绣花,缀在裙裥间;或在鞋上绣了飞凤彩鸟,款步而过。简单快乐。
我相信素贞其实也不知道男人。她什么都假装知道。
寒来暑往,过了不少日子。直至有一天——这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条嫩绿,桃花艳红,有一个白发白须老头儿,挑副担子来卖汤圆。他扯开嗓门直喊:
“吃汤圆啰!吃汤圆啰!大汤圆一个铜钿卖三只,小汤圆三个铜钿卖一只。”
我们混迹人丛,听着也笑起来。
有人说:
“老头儿呀,你喊错了,快把大汤圆和小汤圆的价钱换一换吧。”
他不听,照样大喊:“大汤圆一个铜钿卖三只,小汤圆三个铜钿卖一只。”
人们朝他担子围拢,都买大汤圆吃。转瞬间,锅里的大汤圆就捞光了。
我和素贞站在一旁,看见这光景,也不明所以。真是,谁还会花钱买他的小汤圆?
那老头儿朝我们一睐,我一时兴到,便掏出三个铜钿来买他的小汤圆,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我千不该万不该,买了他的小汤圆,一切都是我的错。如果不买,什么都不会发生。
他接过钱,先舀一碗开水,再舀一只小汤圆在碗里。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气,那小汤圆绕着碗沿,咕碌碌滚转起来。老头儿见我和素贞好奇地注视着,心中不无得意,于是再舀了一只小汤圆,道:
“这是送的。”
他把碗端过来,两只团团乱滚的小汤圆,十分诱惑。扑鼻的异香,动人的色相。
而且,人人吃了他的大汤圆,都赞不绝口,可见也是人间美食。
素贞自恃有千年道行,我好歹也修炼五百载,有什么顾忌?我俩不怕毒药——我俩本身已是毒药!
谁知舀起汤圆,正想吃时,那东西就像活过来似的,一下子蹦进我们口中,直滑溜到肚子里,再也不肯出来了。
老头儿哈哈一笑,变回真身。原来他就是吕洞宾!
这个杀千刀的色情狂,诳了我们吞下他的七情六欲仙丸……
哼!“吕洞宾”,一听他的名字就知他决非正人君子了。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在在也显示出这名字之不文。名字那么不文,人更不堪。他是我们的前辈,也是专业“修炼”,道行自是更高,不好好朝仙班上攀,反四出调戏女子,凡间的仙界的,他都跃跃欲试。有空便游戏人间,从来不想想,一时的玩乐,会贻下什么祸患。
“两位姑娘,你们着实也太闷了吧,吃了我的汤圆,开了窍,你们,哈哈!……”
然后扬长而去。
留下一个汤圆摊子,谁收拾?
留下我俩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谁收拾?
一发不可收拾。
这祸是我惹的。直到如今,八百年了,仍是我心头的一个疤。
当下,匆匆回到西湖断桥底下,在地面蜿蜒扭曲挤压,企图把那小汤圆给弄出来,谁知它就像人间的是非,入了肺腑,有力难拔,再也弄不出来了。
我们静待它消化。
心想,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尤,不应该遇到报应呀。也许吕洞宾只是开玩笑。
过了几天,没有异状。不痛不痒,无灾无难。那小汤圆是——什么七情六欲仙丸?一定是仙家的丹药,用以增加功力的。
渐渐,我便把此事置诸脑后了。
一天我悠悠醒来,不见了身畔的素贞。
她一定是到那烟霞洞、石屋洞、水乐洞等处徜徉了。我找她去。但她没有钻洞,她在花港牡丹丛畔,凝望着水中那鲜红嫩橙、双双泛游的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