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 第三章(第5/8页)

芳子嘴唇噏动,没发出任何声音,但他分明读到她的唇语,在唤:

“阿福!”

她一掉头,离开会客室。

这一回,她要比他先走。她不愿意再目送男人远去。

他的话是真的吗?

——芳子根本不打算怀疑。

因为她绝望过。原本绝望的人,任何希望都是捡来的便宜。

她这样想:自己四十多了,即使活得下去,也是不可测的半生。她叱咤风云的时代结束后,面对的是沦落潦倒、人人唾弃,或像玩具似的被投以怪异的目光。身为总司令、军人,死在枪下是一项“壮举”吧。

且与她交往的,尽是政治野心家、日本军官、特务……对战争负有罪责,双手染满鲜血,是联合国军“不欢迎的人物”,没多少个战犯能够逃得过去。

一打开庭起,也许便是一出戏,到头来终要伏法,决难幸免。

云开的出现,不过是最后的一局赌——芳子等待这个时刻:早点揭盅。迟点来,却是折磨。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清晨,曙光未现,牢房中分不清日夜。

芳子的“时刻”到了。

她毫无惧色,眉头也没皱一下,只摊开一件白绸布做的和服——她最后的礼物。

抬头向着面目森然的狱吏:

“我不想穿着囚衣死——”

他木无表情地摇头。

芳子没有多话,既无人情可言,只好作罢。她无限怜惜地,一再用手扫抹这凉薄的料子。白绸布,和服……

那一年,她七岁。

她一生中第一件和服,有点缅怀。

她还哭喊着,企图扯开这披在身上的白色枷锁呢。扯不掉,逼得爱上它。是一回“改造”。

“我是中国人!”——她根本不愿意当日本人。但中国人处死她。

那一年,她七岁。

一个被命运和战争捉弄的女人,一个傀儡,像无主孤魂,被两个国家弃如敝屣。但她看开了,看透了,反而自嘲:

“不准,也无所谓了。枪毙是我的光荣——像赴宴,可惜连穿上自己喜欢的晚装也不可以。”

芳子又向狱吏提出:

“可以写遗嘱吗?”

他又望定她,不语。

芳子把身上所有的金圆券都掏出来了,一大沓,价值却很少。她欷歔:

“连个买纸的钱也不够。”

狱吏递她一小片白纸。

芳子在沉思。

他道:

“要快,没时间了!”

她提笔,是远古的回忆,回忆中一首诗。来不及了,要快,没时间了,快。她写:

有家不得归,

有泪无处垂;

有法不公正,

有冤诉向谁?

芳子珍重地把纸条折叠好,对折两下,可握在手心。解嘲地向狱吏道:

“我死了,中国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希望中国好,可惜看不见!”

狱吏一看手表。

她知道时辰已到,再无延宕的必要,也没这能力。生命当然可贵,但……

脸上挂个不可思议的神秘笑容——只有自己明白,赌博开始了。

她昂然步出牢房,天还有点冷,犯人都冻得哆哆嗦嗦。芳子不觉打个寒噤,但她视死如归,自觉高贵如王公出巡。

几个人监押着她出去了,犯人们都特殊敏感,脊梁骨如浇了冷水,毛骨悚然。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人哼着这样的歌,哽咽而凄厉,带了几分幽怨: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进一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中间有念白的声音:

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吧!

芳子缓缓地和唱着: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

颤抖的中国离愁,甜蜜但绝望的追问,每颗心辛酸地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