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之死(第3/4页)
刘建华笑了笑:“我一直遵纪守法,又有合同保障,校长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吧?毕竟这可是学校啊!”
“对牛弹琴!唉!”华老师见无法沟通,只好摇头叹气地走了。
之后的日子里,刘建华见李校长待他还是如以前一样和蔼亲切,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的认知,李校长绝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跟他们年轻人计较。
日历翻到了新的一年,刘建华一番精心准备后,信心满满地走进了由省里统一组织的教师编制的考试现场。一段时间后他在官网上查到了考试成绩,不出意外,他是笔试第一名。
接下来就是参加由贺县教育局组织的面试,刘建华买来一套西装,精心打扮,在考官面前慷慨陈词,认真仔细地回答所有问题,考官们也频频对他点头微笑。面试结束了,刘建华信心满满地走出了考场。但不久之后,他却接到通知,说他的面试成绩不合格,被刷掉了。
刘建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仔细回想着自己面试时候的表现,却死活想不起来任何表现不足的地方。整理整理思绪,刘建华认为这只是一次意外,明年重新来战,他绝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没有考到教师编制,刘建华只能继续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待在贺县二中。又是一个暑假,李校长递上来的合同却只有每个月2000元。
“你知道,尽管我们经费比较困难,但因为孩子都喜欢你的课,所以我们会一直请你的!”李校长透过他那厚厚的镜片,看着郁闷的刘建华在合同上签字。
第二次教师编制考试,刘建华还是笔试第一名进入的面试,这次的面试,他精益求精,表现得比上一次更加完美,但是当结果出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再次在面试中被刷掉了。
第三个暑假,李校长递上来的合同只有每个月1500元。
“你知道,我们经费更加困难了,但孩子都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们会一直请你的!”李校长透过他那厚厚的镜片,看着刘建华咬着牙在合同上签字。
慢慢地,刘建华终于有点明白当初华老师所说的“权力是绝对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听到一个小道消息,李校长和上面的领导打过招呼,领导又跟面试的考官打过招呼,所以无论刘建华的表现多么出色,都不可能通过面试。
刘建华给政府部门写匿名信告发李校长,信中没有提起自己姓名,只是搜肠刮肚地挑他所知道的李校长的问题往上写,不管是不是他的道听途说,不管他有没有证据。但是,他所有的告发信都石沉大海了。
后来,刘建华第三次教师编制的面试也没有通过,尽管这一次他提前联系上了考官,还是名落孙山了。
到了第四个暑假,李校长递上来的合同里,每个月只有1000元。
“你知道,我们经费已经山穷水尽了,但孩子们都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们会一直请你的!”李校长透过他那厚厚的镜片,看着刘建华盯着合同一言不发。
他在贺县二中教书的时光已经到了第四年,当初的大学同学也都纷纷传来成家立业的消息,唯独他还是孑然一身。每次有媒人给他介绍对象,女方总是因为他还是实习教师没有编制而百般嫌弃,而他看着这些女人也总是不停地在摇头,像是吃了摇头丸一样。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因为觉得她们外貌过于平庸,还是觉得她们过于势利。
作为老家曾经的骄傲,他越来越难向父母解释为什么他还是实习教师,他父母也越来越难回答乡亲们为什么他还没有编制。他觉得学校一直没有告诉学生们关于社会的真相,以至于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一直把世界想得太简单,那时候他一直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有梦想、够努力就行,殊不知社会上有些叫“背景”“人脉”“权力”的东西更有能量、更可怕。他家里没有关系能帮到他,他自己也没有人脉能够帮到自己,这些东西他一样都没有,而拥有它们的人一个电话就可以做到他拼尽全力也做不到的事情。
刘建华从小是听着“知识改变命运”这种话长大的,但是现在他觉得有一种被大人和学校联合起来欺骗的感觉,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如果能,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里都是翘楚的他,如今却远远落于同龄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