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3页)
两人隔得极近,当年只有七八岁的女童已经长大,依稀可见当年之容,韩烨看着她,却有片息的晃神。十年前帝北城帝家宗祠前冰冷决绝的眼神,怎么会……烟消云散,犹如当初种种从来不复一般。
太过温和镇定,竟让他生出陌生荒谬之感。
“殿下,可还安好?”
虽然看见韩烨隐隐激动的神色,可他眼中的陌生感却骗不了人,帝承恩心底一动,骤然开口。
“好……”韩烨回神,缓缓道,“我很好。”声音中却有着谁都听得出来的涩然。
“十年不见,今日殿下生辰,可愿一聚?”帝承恩唇角带笑,巧笑倩兮。
“自然愿意。”见韩烨颔首,她笑意更深,提步朝东宫内走去,韩烨站在她身后,突然开口,“梓元。”
不知为何,前面的人却未停,韩烨眉角微不可见地一皱,“梓元……”
声落耳里,帝承恩猛地顿住脚步,掩在裙袍下的手握紧,背对着众人的眼底惊惶转瞬即逝。她在泰山被圈禁十年,从未有人这么唤过她,“帝梓元”三个字对她而言,从来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名字。
她回转头,神情平静如水,垂眼,带着几分苦楚:“我有十年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韩烨微怔,面有愧疚,走上前,看着她:“我只是想问问,这些年你过得如何?”
“得殿下挂念,我一切安好。”握紧的手缓缓松开,帝承恩开口,“殿下,久不入东宫,有些不记得路了,不如同行?”
“好,林双,替孤送客。”韩烨点头,朝立在一旁的东宫总管林双淡淡吩咐一声,携帝承恩朝东宫后殿书阁内而去。
从始至终,大殿外的世家公子名门贵女,帝承恩连一眼也未曾瞧过。
众人看着消失在回廊尽头的两人,感慨片刻,各自离去。
石亭中,洛铭西缓缓开口:“安乐,若是帝家还在,如今站在那里的……本该是你。”
“当年的帝梓元就不在乎,更何况是如今的我。”
任安乐拂袖,神色冷静自持,丝毫未被那一幕似是感人至深的重逢场面所触动。
夜色深沉,顷刻间喧嚣盛宴落幕,侍女行来的声音临近,洛铭西朝石亭下走去,行了两步,终是停住回首。
“安乐,她学得很像,当年你为她写下帝梓元八岁之前经历的所有事,便是为了有一日她不会被韩烨揭穿?”
他问得漫不经心,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非回答不可的必要,洛铭西始终没有等到任安乐的回答。他垂眼,神色难辨,握着犹带沉木香的锦扇朝凉亭外走去。
素白衣袍里的身影淡然沉着,却有几不可见的单薄。
身后脚步声渐不可闻,任安乐沉眼看着不远处空荡荡的石阶尽头。
洛铭西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她当年为帝承恩留下了帝梓元八岁以前的所有过往,防得从来只有嘉宁帝和慧德太后,而非韩烨。
就连洛铭西亦不知,那几页信纸里帝梓元的生平戛然而止在帝家覆灭之前,而不是帝北城下她见韩烨的最后一面。
遗落了帝梓元的血海深仇,无论帝承恩学得有多像,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帝梓元。
太后寝宫后堂内设的佛堂里,低沉的木鱼敲击声幽幽响起,使深夜的宫殿平添了几分森冷之意。
慈安殿总管张福推开门,冷风灌进,烛火明灭不定,佛堂内愈加幽暗。他走到潜心礼佛的太后身后,低声禀告:“太后,太子殿下和帝承恩叙旧约有半个时辰,然后亲自送她回了锦园。”
锦园在皇宫和东宫之间,富丽堂皇,是嘉宁帝前些时日特意为即将入京的帝承恩备下的。
手中转动的佛珠停住,太后睁眼,神情微有缓和:“由得他闹,只要帝承恩没有住进靖安侯府和北阙阁便无事,寿宴上太子和东安侯府、洛家的小姐相处如何?”
太后问得甚是平和,张福额间却陡然沁出冷汗来,他头埋得更厉害,“回太后,殿下除了和任将军相谈甚欢,对其他小姐……皆是泛泛。”
几乎是瞬时,佛堂内陡然幽冷暗沉下来,良久以后,才听到太后淡淡的声音:“任安乐?张福,寻个时间召她入宫,哀家要好好瞧瞧她。”
“是,太后。”张福应是,见太后摆手,小心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