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番外(第2/3页)
黎明破晓时分,雨停了。暗青色的浓雾中,狼叔划了一叶小舟载走了我一身红锦嫁衣的师父。她要去见她的夫郎了,她说若晋阳城能守住,她会请我喝一杯水酒,再许我给她叩头,入鬼谷为徒。
我觉得她虽然是个很聪明很聪明的女人,却也是个什么都爱往坏处想的人。她不会死,晋阳城也不会破。我虽生得样貌丑陋,口齿不清,可我天生善识人心,我能看见世间每个人心底的欲望与恐惧。韩虎与魏驹不是真心顺从智瑶,他们的心一动必摇。
师父入城数日,一日夜半,大雨倾盆而至,我睡在山洞之中亦被雨声惊醒。轰隆一声巨响,似九天雷声又似巨石坠谷。我披蓑出洞,但见闪电之中,汾水改道,涌起百尺水头,水波泛涨,携雷霆之声、惊天之怒直冲智氏军营。
晋阳城外十里营帐,顿时化为洪水之中如雪的泡沫。
大雨之中,城楼之上,有人青丝如瀑,红衣灼灼。我看不见她的脸,不知她此刻是哭,是笑。又有一人,墨衣墨发,手按长剑立于她身后,如松挺拔,如山崔巍。
智伯瑶败了,又一次败在胜利之前。
大水退去,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智伯。可这时的他已半癫半狂,他的世子颜死了,几个随军出征的儿子也都死了,有的死在洪水里,有的死在韩、魏两家盟友的矛尖上。
智瑶跪在地上冲着赵无恤叫骂不止,我看到柔弱的师父举起手中的剑,一剑砍下了他的头颅。我离得太近,热乎乎的血溅了我满脸。生于乱世,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死人,却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人人头落地。
赵无恤恨智瑶,恨得将他的头颅剥皮去肉,髹漆做成了酒器。
几年后,我在鬼谷之中、师父的寝幄里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事,就被脸红的师父没收了算筹、蓍草,到庖厨里陪同样受罚的狼叔洗了一月的杯盘。智瑶的头颅就混在那一桶脏盘油碗里,被狼叔拎起来胡乱抹了一把,又随手丢进了另一桶同样油腻的脏水。
再后来,师父有孕了,在外面惹了一堆祸事的芽儿姐真的要当阿姐了。
堂堂一宗之主的赵无恤硬是搬进了鬼谷,又带来了一个叫董石的小哥。那小哥据说是赵无恤的贴身侍卫,使得一手无影好剑。素日严厉的师父见到那俊俏的小哥竟哭哭停停、停停哭哭了一整日。阿娘说得对,怀孕的女人果然爱哭。
晋阳一役,智氏灭,三卿尽分其地,晋国名存实亡。
一曲《竹书谣》,真真假假,世间已无人能辨,无人能懂,无人能唱。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赵、魏、韩三国分立,史称三家分晋。
(全书完)
注释:
1.丹图,先秦凭证、契券载体的一种。《周礼》:“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约剂,古代作为凭信的文书契券。
2.仪狄,传说为夏禹时善酿酒者。
3.桐国,春秋战国时期辗转依附于吴、楚、越的小国。
4.司功,先秦官职名,掌赏功。
5.亚旅,先秦官职名,掌警卫。
6.蜻蜓眼,一种玻璃制成的饰物,发源于西亚,约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国,在战国墓葬中有发现。
7.内楗,指采纳和建议两方面。《鬼谷子•内楗第三》:“事皆有内楗……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
8.公门,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
9.皋,缓慢而拖长的呼声。《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10.出自《诗经•召南•草虫》。
11.大河,即黄河。《楚辞•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12.燕见,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
13.下宫之难,指晋国赵氏几乎被灭族、遗孤赵武复赵氏宗位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即戏曲、演义中“赵氏孤儿”故事的原型。该事件在《史记》《国语》《左传》中均有记载,但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起因,几个版本之间存在矛盾。
14.这段话出自《道德经》。
15.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一般认为该诗描述宴饮之乐,兼有求贤、讽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