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二十二章 治国治家(第3/6页)

无恤说话间表情越发凝重,我忙换上笑脸挥手道:“好了,好了,不聊这个了。前面就是车马行了吧?走,咱们去挑辆最宽敞、最舒服的。”

“你在那边的树下等我,这么热的天,车马行里一定臭得很。”

“没事,一起去吧。”我刚说完,街道的左侧就驶过一辆马车,那拉车的马儿在经过我们身前时,居然一喷鼻息在大路中间拉了一大堆冒着热气的马粪。

我和无恤有片刻的沉默,然后两人捂着鼻子相视大笑。

“委屈你了,夫郎!小妇人在树下等你,夫郎快去快回。”我笑着冲无恤礼了礼,抬头戏谑道。

无恤仰头苦笑一声,捂着鼻子朝车马行跑去。

如今已是盛夏,鲁地的天气热得发了狂。道旁的大树,枝条没精打采地垂着,藏在树叶中的知了全然不顾路人烦躁的心绪,吱吱地叫个不停。

我在树下站了不到半刻钟就觉得背上汗津津的,嘴巴里干得像是一张口就能喷出一团烟来。大树底下,除了我之外还坐着几个替人赶车的车夫,他们一边拿着竹笠扇着风,一边激动地吹嘘着各自在匪盗手中死里逃生的经历。有人说自己遇见了两个劫道的匪人,另一个就说自己遇见了十个,剩下的一个就非说自己遇见了一百个。不管是贵族还是庶人,男人们凑在一起,总免不了要吹吹牛。

不过他们的话倒让我想起了盗跖。盗跖是鲁人,不知道这些横行费邑的盗匪和他有没有关系。我心里正琢磨着,一个车夫突然拍了拍屁股从地上站了起来:“唉,不说了,说得老子口都渴了。你们谁有钱?去给大哥买碗浆水解解暑吧!”

浆水?听到这两个字,我嘴巴里立马生出了口津。

“老梅熬汤,老梅熬汤——”这时,街道的一头恰好出现了一个推着小车卖梅汤的小贩。

想到陈年的乌梅子那酸溜溜的味道,我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抿了抿嘴唇,从腰带里摸出一枚币子朝小贩走去。

正午的太阳白晃晃的,黄泥夯实的街道在经历了长久的暴晒后积聚了一股炙热的火气。那火气在我迈出树荫的一瞬间就透过脚板直蹿上了头顶,我眼前一黑,只走出五步就猛地打了一个踉跄。

头好晕……莫不是中了暑气吧?

我心中暗叫不妙,连忙捂着脑袋退到树荫里慢慢蹲了下来。

这时,街道右边的巷子里突然走出来一个头戴斗笠的褐衣男子:“小哥,给我来一碗梅汤。”

男子久违的熟悉的声音远远地飘进我的耳朵。我心头猛地一震,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迈步朝买梅汤的男子走去。

“阿拾,你去哪儿?”无恤从我身后跑了上来,一把拉住了我的手臂。

“我渴了,想买碗梅汤喝。你雇到车子了?”我和无恤说着话,眼睛再次瞟向那卖汤水的小车,但戴斗笠的男人已经不见了。

“脸色怎么这么难看?外面日头毒,你先上车等着我,我去替你灌一筒回来。”无恤说着朝左侧吹了一声口哨,随即有车夫驾着一辆双骑红顶蒙轻纱的马车驶了过来。

无恤扶着我上了马车,自己从车里取了一只竹筒飞快地朝小贩跑了过去。

将军府的书房里常有鲁国来的密报,既然这费邑是季孙氏的封地,秦人在这里设暗桩也不无可能。只不过,秦国和鲁国,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他不可能会来这里吧?

我忍着眩晕的感觉撩起轻纱往外打量了一圈。正午的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在他们中并没有我熟识的身影。

无恤买好了梅汤后很快钻进了马车。车夫得了令一甩长鞭,拉车的马儿长嘶一声朝着费邑西边的城门飞驰而去。

“你刚刚买梅汤的时候,可碰见什么人?”我接过无恤递来的竹筒猛灌了几口。

“没有啊,你看见无邪了?”无恤擦了擦我额际的汗,柔声问道。

“没有。红云儿,我好像中了暑气……”我把竹筒递给无恤,枕着他的腿躺了下来。

“睡一会儿吧,到了下一个驿站我叫你。”无恤拨开我被汗水粘在颈边的头发,轻轻地用袖子替我扇着风。

“嗯。”

接下来的几日,我们白日赶路,夜晚便在沿途的驿站中休息,五日之后终于到达了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