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何以解忧(第5/17页)
沈伊听出她话外之意,不由怔了怔:“什么意思?”
“你大概还不知道,我这次来洛都其实是为此信所激。”夭绍从袖中摸出一卷帛书,丢到沈伊身上。
沈伊打开帛书,目触字迹,面色微微一变。
“这字迹伊哥哥想必不陌生?”夭绍索然一笑,“与此帛书一同送给我的,还有一条断臂。我想,即便连她一个围观之客也如此等不及,想必我大哥在牢中着实是水深火热。局势既如此,我怎能不来洛都?”她清楚地看着沈伊握帛卷的手指狠狠攥紧,用力到指骨森白而凸,也不禁苦笑,轻轻叹息道:“伊哥哥,请问这是不是你种的因?”
“的确是我的失误。”沈伊涩然言道。他铁青着脸色,从未有任何时候像此刻这般彻底失去了往日浮夸浪荡的神采。
“后日救人,我任你差遣。”沈伊再出声时是故作漫不经心的洒脱。他想要恢复先前的不羁,却又在那二人透澈的目光下笑得勉强。
“罢了。”他难以自持地喟然一叹,白衣如惊鸿,自大开的窗扇狼狈逃离。
方才言词凿凿数落别人翻窗而入是不速之行,此刻他匆忙离去择窗不择门的做派也真是毫不逊色。萧少卿无奈地摇头,上前关闭窗扇,转身看着坐在案边望着烛火心事重重的女子,轻声道:“只宗叔和沈伊陪你救人难免还是顾应不及,不如我让魏叔随你……”
“不必,你受湘东王之托北上,你有你要尽的孝道,还需顾及阿姐的身份,别为了我改变你的初衷,如今你能帮我这么多我已经很感激了。”夭绍柔声道,“你放心,伊哥哥既然肯陪我去,就必定不是他一人。而且我们还有康王在手,肯定能引出接应的人,你不必担心。”
萧少卿望了望她,不再相劝,只道:“外面风声鹤唳,这两天还是在云阁歇下吧?”
“留在这里只会徒增你的为难,我另有去处。”夭绍起身道,“何况你是北帝的座上宾,需时时御前商事,也不能总照看我。”
萧少卿闻言沉默顷刻,苦笑道:“你还是在生气?”
“我为什么生气?”夭绍讶然,等恍悟过来自己先前那句话的不妥时,才歉意地微笑,“中原的战事我是不太懂,不过阿彦说憬哥哥的计策明是助北帝在鲜卑后院起火,暗则催化了双方僵持的战事。以前的战场形势是乌桓兵强马壮,鲜卑势单力薄,之前数月鲜卑连夺凉、梁二州,兼收幽攻冀,声势虽猛,却也是孤军作战、疲于奔命,战事拖得越久只会对鲜卑越不利。可惜北帝却看不明白,他急于求成,才有你献策的机会。我虽愚钝,细想也能知晓你的苦心,你的计策看似对鲜卑釜底抽薪、南北夹击,实则却给尚一个从北南下的缺口。是不是?”
萧少卿长叹道:“到底是阿彦愈发洞若观火了,还是我愈发计穷才疏了?”
“何存孰优孰劣,我只以为是你们兄弟心有灵犀。”夭绍道,“阿彦说,同心同德,方能无坚不摧。我想尚也是这样认为。”
说到此处,两人心中明朗,不禁相视一笑。夭绍此行已经圆满,蒙上黑巾,打开门待要离开时,萧少卿却又唤住她:“夭绍。”
夭绍回头看他,露在黑巾外的一双秀眸莹润似水,微含疑惑:“憬哥哥还有事?”
室内灯火在门扇的掩映下荧微闪烁,萧少卿潇澈俊美的容色也在这样的光线下略显黯淡。他默然良久,才沉声道:“夭绍,我也请你帮一个忙。帮我带话与尚:日后鲜卑攻入洛都时,请他放过阿姐,还有她肚中快出世的孩子。我云憬以命担保,司马氏这条血脉将永生隐名埋姓于东山林野,绝不祸乱北方江山。”
夭绍望他片刻,温柔微笑:“好,我定会转达。”
(三)
两日后的深夜,细雨飘萦,天寒彻骨。沈伊着白裘狐氅,意态悠闲地来到独孤王府与夭绍会合。随行在他身侧的中年男子布衣飞扬、面目文秀,却是如今沈门下的祁氏第一高手祁千乘。
夭绍见到祁千乘心中无疑更为安定,含笑道:“千乘叔,今夜麻烦你了。”
“郡主言重。”祁千乘深揖行礼,又对一旁的沐宗浅浅颔首,“见过沐总管。”
沐宗淡然道:“祁兄有礼。”
沈伊见他三人客气寒暄,他倒是无事人一般被晾在一旁,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稍候见夭绍好不容易朝自己走来,却只不过默默递上一袭夜行衣,他想也不想嫌弃丢开:“本公子光明正大,不穿黑衣。”